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指南:慢性病管理机制创新面临挑战

现代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指南:慢性病管理机制创新面临挑战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有专家提出慢性病患者的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不能切开管理,需要防止某一方费用管控严格后,向其他方的转移和腾挪。这些专家认为北京参保人的住院率低,不能简单归结于门诊保障水平高所形成的门诊对住院的置换。其根本原因是北京作为医学中心城市,全国人民到北京就医导致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较难出现轻病入院的情况。

现代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指南:慢性病管理机制创新面临挑战

第一,医疗服务体系还须进一步改进,才能适应慢性病管理的需要。一是目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思路仍存在问题,很多地方简单地将医院建设等同于民众的健康改善,现实中大医院越来越多、医院越来越大,但是民众的健康指标反而没有改善,住院率还在不断上升。二是尽管目前的医疗服务可及性极大改善,但对疾病预防、处置、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全过程的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医疗机构的有序分工定位、上下转诊的机制也尚未建立。三是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与医保支付方之间的协同机制也尚未真正形成。受限于公立医院改革滞后、薪酬制度改革缓慢等原因,医保支付方式的激励机制尚未有效影响到医生行为。医疗机构对于支付方式的应对仍然是寻找漏洞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式的策略应对,多数医疗机构尚未通过自身变革来适应支付方式改革。

第二,医保对实现有效的慢性病管理尚缺乏思路。一是门诊统筹的费用管理难度远高于住院。住院费用受限于床日费用和总床位数,可以基本控制基金支出总额。但门诊费用发生频繁、可及性更强、滥用的可能性也更高,需要强化监管。同时,有专家提出慢性病患者的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不能切开管理,需要防止某一方费用管控严格后,向其他方的转移和腾挪。但是受限于当前经办机构的人员等资源配备,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有专家以天津举例,由于天津较高的门诊待遇,其医保监督检查所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督门诊费用。二是尽管多方面都认同慢性病患者应该在基层就医,但受限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长期以来的自由就医习惯等原因,各个部门在现实管理对于强制基层就医的分级诊疗政策的执行仍存在很大压力。三是大多数专家并不认同所谓住院率高是因为缺乏门诊待遇、提高门诊待遇就能将部分不应住院的患者疏解到门诊上去的观点。这些专家认为北京参保人的住院率低,不能简单归结于门诊保障水平高所形成的门诊对住院的置换。其根本原因是北京作为医学中心城市,全国人民到北京就医导致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较难出现轻病入院的情况。有专家还举了自己管理实践中的例子,提出在预算总额固定的情况下,医院管理者并不愿意将预算从住院调整到门诊。也有专家直白地描述,即便提供很高的门诊保障待遇,但由于病床的客观存在,仍然难以有效降低住院率。有专家专门提出并非所谓的门诊置换住院服务,准确地说应该是全科医学服务替代专科医学服务,需要以有效的、有活力的全科医学服务市场为前提,而不是先行建立待遇,过早地提供待遇反而可能导致市场的扭曲。(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