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用趋势,灵活运用主题

利用趋势,灵活运用主题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因势利导,借题发挥,不能简单从事。有的说,“愚公移山”贵在“移”,这正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应变、控场的方法,因人、因情况而异,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如有失误,坦诚承认”,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同学们专注着集气瓶,等待上述现象的发生。然而,集气瓶中出现的不是白烟而是黑烟。

利用趋势,灵活运用主题

教学过程,时有学生起来质疑问难,而且他们所提的问题,有时也难免出乎意料,或者与教师原来教学设想不相吻合。当发生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又将作何处理?要因势利导,借题发挥,不能简单从事。

有这么一个例子:

老师正在教《愚公移山》,一位学生突然当堂提出:“老师,愚公为什么不移屋,偏要移山?既然愚公‘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把家搬出去,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老师怎么回答?简单解释说这是寓言故事,是虚构的,或者反问学生,如果愚公搬了家,还会有“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们还能学到这篇课文?这显然不妥,上课的老师没有这样处理。他冷静地想了想,学生的问题看似偏题,但换一个角度,不也可以另辟蹊径吗?于是他顺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当堂议论:从愚公不搬家而“移山”的壮举中可以看出哪些积极的因素?结果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对愚公移山这一具体事件,看起来是可以用搬家的办法来解决,但如果我们在主观上把“太行、王屋”二山看成是困难,又怎么搬家呢?有的说,“愚公移山”贵在“移”,这正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如若搬家,岂不贬低了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有的说,愚公宁可“移山”不搬家,也反映了古人“金窝银窝,赶不上自己的草窝”的传统意识;愚公面对自己艰苦的生活环境,不愿抛弃故土,而是改造故土,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高尚品质的一个缩影。……

学生的这些议论,为教师的讲解,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课文的意蕴提供了契机,因而老师接着学生的发言,把课文的主题思想、学习意义,讲得更加深刻,更加切合实际,也更富有现实性。应变、控场的方法,因人、因情况而异,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如有失误,坦诚承认”,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教师讲课中有偶然失误的时候,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导致了学生的喧哗,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那你就应该坦诚承认,能及时纠正的,就及时纠正;不能及时纠正的,也要说明一下,待课后研究解决或待下次课时再作交代。能够这样处理,可以得到学生的谅解,课堂秩序也准能得到恢复。有这么一个成功而生动的例子:

在一堂化学的公开课上,老师在实验前说道,“当我们把燃烧着的金属钠伸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时,将会看到钠剧烈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同学们专注着集气瓶,等待上述现象的发生。然而,集气瓶中出现的不是白烟而是黑烟。全班不解!老师也深感意外。思索片刻后,老师带着微笑问学生A:“你看到什么?”

学生A不语。他是化学科代表,他为自己所尊敬的老师在公开课上出现的课堂事故担心。然而,老师仍为他鼓气说:“实事求是,看到什么说什么,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老师,我没看到白烟,而看到黑烟。”A鼓着勇气回答。(www.xing528.com)

“你的观察很准确。”老师在勉励学生后启发说:“这样看来,刚才燃烧的东西就不是金属钠了!可是,那的确是块金属钠。那么,为什么会燃出黑烟来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其贮存方法。”

全班活跃了,一学生抢着发言:“金属钠性质活跃,不能裸露在空气中,应贮存于煤油中。”

“你说对了!”老师怀着歉疚的心情对大家说,“由于我的疏忽,实验前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处理干净,结果发生了刚才的实验事故。为了揭示上述错误的原因,我不打算回头处理煤油,而是将沾有煤油的金属钠继续烧下去,请大家想想,烧的过程中,烟的颜色将发生什么变化?”

“黑烟之后将出现白烟!”大家提出了这种预言。于是老师重新实验,结果正如预言所说。

“同学们,你们的预言实现了!”这时,全班响起了掌声——不仅是学生的,还有听课老师的。

这位老师在事故面前,不文过饰非,而是坦诚承认自己的疏忽,并且还巧妙地从错误中纠正过来,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他的这种应变能力和应变方法实堪称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