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开源、节流及治污成果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开源、节流及治污成果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节水型社会的建立应该注重从开源、节流、治污三方面进行建设。除了合理开发地表水和地下水外,还应大力提倡开发利用处理后的污水以及雨水、海水和微咸水等非传统的水资源。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鼓励综合利用海水、微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m3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m3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节水型社会实际上也是节水防污社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开源、节流及治污成果

节水型社会的建立应该注重从开源、节流、治污三方面进行建设

(1)开源。由我国水资源现状可知,无论北方缺水地区还是南方丰水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资源型或污染型水资源紧缺现象。因此,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还要注重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建设。除了合理开发地表水和地下水外,还应大力提倡开发利用处理后的污水以及雨水、海水和微咸水等非传统的水资源。经净化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是城市的再生水资源,数量巨大,可以用作城市绿化用水、工业冷却水环境用水、地面冲洗水和农田灌溉水等。通过工程设施收集和利用的雨洪水,既可减轻雨洪灾害,又可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沿海城市应大力利用海水作工业冷却水或生活冲厕水;华北和西北地区应重视微咸水的利用。

水文气象预报手段、理论发展,预见期和精度都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在条件允许的水库还可以进行水库防洪限制水位动态控制的研究,增加洪水资源的利用量。如大连市碧流河水库实施防洪限制水位动态控制后,多年平均增加的水量,按照2000年标准计算,可以解决40万人的生活用水。北方许多水库防洪与兴利矛盾突出,往往汛期弃水量较多,而在汛后又蓄不满兴利库容,若紧接着发生连续干旱,影响兴利供水。在这些水库研究分期抬高汛限水位,可以减缓防洪与兴利的矛盾,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发挥水库的兴利效益。

(2)节流。节流不仅是应对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所应采取的基本国策,也是降低供水投资、减少污水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合理选择,是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工业用水的发展方向[4]。(www.xing528.com)

节水措施具体表现在:根据水资源条件和行业特点,合理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优化配置水资源。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鼓励综合利用海水、微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要加快建立节水标准体系、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和节水设备、节水器具的研制生产体系,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引进先进的节水工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对重大耗水产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对新建项目进行水资源论证。做好供水系统改造工作,进行供水分区计算及查漏设施的更新等;日常生活中发展“节水型住宅”,推广节水器具,进行水的重复使用;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发展节水灌溉,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改漫灌为喷灌、滴灌和微灌等。

(3)治污。人类的活动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m3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m3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大量废水、污水的排放造成了城市水体的严重污染,直接影响人民健康和工农业生产。

节水型社会实际上也是节水防污社会。节水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量,防污可以增大可用水量。节水和防污的共同目的,都是保障水安全,包括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水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统筹兼顾,使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要加强环境科研工作,提高污水处理水平,特别是某些特殊行业的废水处理技术,尽快解决与农村面源污染相关的治理技术。要加速发展环保产品和产业,提高水污染防治设施的产品标准化、成套化和自动控制性能,大力开发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成套处理技术和装备。防治污染还要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政策,建立多元化的污染防治投资体制和水资源更新的补偿机制,运用价格杠杆调节水资源合理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