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中国的基本国策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中国的基本国策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要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逐渐形成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等,推动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中国的基本国策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意义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境下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既要站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一新型的生态文明的高度,又要从当代我国的实际出发,既不能以牺牲生态文明为代价来获取现代化,也不能以牺牲现代化为代价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良好生态环境是任何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需要遵循和注意的方面

(1)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www.xing528.com)

(2)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4)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最重要的是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还要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逐渐形成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等,推动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