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父地位体现于选址,我的公园漫游笔记

国父地位体现于选址,我的公园漫游笔记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纪念国父孙中山的公园,与其他地方的中山公园一样,中山县的选址也正处于当时城市空间中的重要位置,反映了设计者对孙中山尊贵地位在空间中的体现的设计。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此兴建公园的呼声又再度响起。根据该组织的统计,目前中国包括台湾在内共有40余座以“中山”命名的公园。据称,全国30多家中山公园已将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列入计划。如今,这条环山路仍是公园的主干道,并被发展为缓跑道。

国父地位体现于选址,我的公园漫游笔记

1947年,建设中山公园的设想再一次摆在中山县长的办公桌上。时任中山县长的孙乾担任了“中山公园筹建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张惠长、袁瑞廷、杨子毅、郑道实、郭顺、郭泉、刘叙堂、周崧等一批县内名人被聘请为委员会顾问。这次,他们将目光转向烟墩山。

作为纪念国父孙中山的公园,与其他地方的中山公园一样,中山县的选址也正处于当时城市空间中的重要位置,反映了设计者对孙中山尊贵地位在空间中的体现的设计。

▽ 中山纪念亭的南北两侧悬挂着“博爱”的牌匾 缪晓剑/摄

△ 中山纪念亭 缪晓剑/摄

烟墩山因其前身为古代烽火堠而得名。它位于商贾云流的孙文西路,其周边至今仍是老城区最为繁华的商业地带。其实,早在1931年,该处的地理优势便被石岐的商人发现。他们集资在烟墩山西北角兴建了娱乐场,并建有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八角凉亭,中山亭内四周张贴有名人张丕基、谢文光等诗文,颇为风雅。但在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它们年久失修。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此兴建公园的呼声又再度响起。

中山公园的前后有两座牌坊,皆修建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山公园”四个大字出自中山籍革命老前辈欧初之笔,他曾在中山沦陷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五桂山领导革命斗争,在当地德高望重。

中山公园也是当时民国政府宣扬孙中山思想的社会教育场所,与古塔相邻的“中山纪念亭”便具有明显的纪念意味。它是由中山县著名华侨团体——中山海外同志社发起筹建的。亭子东面檐挡镶嵌着“中山纪念亭”的字匾,其西面的字匾则为孙文字迹的“天下为公”,南北两面则是“博爱”。红底金字,直白书写着孙中山的思想。(www.xing528.com)

如今中国有多少中山公园?2002年12月,在武汉中山公园的倡导下,全国20多家中山公园的代表齐聚武汉,成立了中国“中山公园联谊会”。根据该组织的统计,目前中国包括台湾在内共有40余座以“中山”命名的公园。它们或有着古代皇家园林的前身,或奠基于民国时期,也有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作品。它们有的是高雅的音乐殿堂、肃穆的历史纪念馆、市民的游乐场所,也有公共交通枢纽,形式不同,却因同样怀着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与追思凝结成一股文化的力量。据称,全国30多家中山公园已将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列入计划。

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公园”的建设离不开华侨的贡献。根据资料,建园之初的两座石坊为旅墨归侨林根捐资建成;香山人黄乃君、林汉等15人则筹建登级第一大道;而美国华侨富商林灿则捐资辟建了环园道。如今,这条环山路仍是公园的主干道,并被发展为缓跑道。

根据已故地方历史文化专家高民川先生的考证,1947年,将当时一片荒芜的烟墩山改造为中山公园的工程浩大,最为艰巨的任务便是迁坟开路和兴建环山路。对家乡的公共事业,中山华侨如同当年支持孙中山革命活动一般义不容辞。建园筹委会常务委员张深为建园筹款一事远赴美国,第一时间拜访了他在美国三藩市的姻亲林灿。林灿慷慨解囊,认捐了修建环山路的全部经费7000元。公园筹委会也将这条路以林灿儿子林耀辉与张深女儿张爱绯两人名字各取一字,命名为“辉绯路”,并请了当地著名的文人汤龙骧书写碑记。可惜,石碑如今已不见踪影。

△ 中山纪念亭奠基石碑 缪晓剑/摄

△ 被称为“阜峰文笔”的烟墩山塔 缪晓剑/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