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园文物珍藏:自然课堂公园漫游笔记

公园文物珍藏:自然课堂公园漫游笔记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逸仙湖公园里,你会发现许多本地的生活气息。”当年与园林设计专业人士杨中美同游时,这位新中山人曾如此感言。还有影楼在此拍摄婚纱照,记录甜蜜一刻。在老干活动中心内诗社活动场所建成以前,中山诗社在公园的盆景园内觅得一处小小的活动室。门楼左侧竖刻有三个苍劲的大字“逸仙湖”就是出自余菊庵的手笔。中山漫画馆不时策划相关展览,与市民举办互动活动,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尤其给孩子们带来文化的熏陶。

公园文物珍藏:自然课堂公园漫游笔记

“在逸仙湖公园里,你会发现许多本地的生活气息。”当年与园林设计专业人士杨中美同游时,这位新中山人曾如此感言。在逸仙湖公园里活动的人们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他了解这个城市的一扇窗口。林荫下,湖畔旁,但见三三两两的市民锻炼、下棋、打牌、聊天,或仅仅是安静地坐在一角,打发一段闲适的时光。还有影楼在此拍摄婚纱照,记录甜蜜一刻。手风琴的悠扬、二胡的低吟,以及老年人自发组织的唱歌跳舞在园内也是随处可遇。

▽ 湖心的亭子,成了新人拍摄婚纱照的好去处 夏升权/摄

△ 老人在水中的亭子里忘我地练习着秦琴 夏升权/摄

一次游园,偶遇家住悦来南的梁伯坐在水中的亭子里忘我地练习着秦琴——一种在广东音乐里常见的乐器,边弹边唱,自得其乐。不远处飞扬着歌声,那是另一群退休的老人在演唱粤剧,叶伯是其中一位。下午三点左右,他又变成“讲古佬”,在健身广场旁的一个临湖小亭里开讲历史名著,将《三国演义》《封神榜》《东周列国志》等故事一个个绘声绘色地演绎,吸引许多人前来聆听。正是这些琴声、这歌声、这“且听下回分解”的讲古声,给上了年纪的公园赋予了勃勃的生机。

△ 退休的老人在演唱粤剧 周颈/摄

被逸仙湖触动吟思的还有许多中山诗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旧体诗词又重新在文坛上活跃起来。由部分诗词爱好者组织起来的“香山诗社”随形势而发展,在1985年5月扩大成立了“中山诗社”,聚集社员百余人。在老干活动中心内诗社活动场所建成以前,中山诗社在公园的盆景园内觅得一处小小的活动室。

曾住步云里的中山著名书画篆刻家、诗人余菊庵生前亦是逸仙湖的常客,他常与友人坐在湖畔论诗,或独步湖滨、细味人生。1991年,一个冬天,正值暮年的他写下了《岁暮步行至逸仙湖》:“出门始信老,扶杖步仍艰。傍晚行人少,冲寒笑我顽。荣荣凭造物,游戏寄尘寰。暮境幸无罣,徜徉山水间。寥寂林深处,悠闲看一翁。阳光炙我背,湖水荡入胸。且领荒寒味,旋惊岁月匆。飘萧万条柳,默默待春风。”(www.xing528.com)

1988年初,人工湖公园东面靠湖滨路的西侧新建起一座仿汉代风格的玻璃瓦门楼——玻璃钢仿红麻色花岗岩的浮雕上刻着云龙、太阳鸟、蟾日与星宿,与湖中央的三亭桥遥相呼应。门楼左侧竖刻有三个苍劲的大字“逸仙湖”就是出自余菊庵的手笔。可惜它已不复存在。

2013年1月16日,逸仙湖公园内增设了一处文化景点——中山漫画馆,4000多平方米的场馆融幽默于一炉,系统展示了中国漫画的发展历程,收藏了方成、方唐、江有生、陈依范、孙晓纲、华君武、廖冰兄、韩羽、高马得、张仃、田原、王树忱、詹同、张守义、郑家镇、丁聪、隋军、苗地等漫画家的作品共970多件,是目前国内仅有的几座实体漫画馆之一。中山漫画馆不时策划相关展览,与市民举办互动活动,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尤其给孩子们带来文化的熏陶。

△ 湖对岸的漫画馆和湖心亭交相辉映 夏升权/摄

△ 散落在灌木丛中的石狮、石柱的“遗址” 夏升权/摄

一次,沿湖行走的我们在灌木丛中发现了多只石狮、石柱的“遗址”。后来得知它们乃是香山县学宫拆除下来的建筑部件。学宫,又称先师庙,是香山建县后最早建设的公共建筑,始建于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1959年改作县人民医院时,原有建筑物逐步被拆除,现只遗留泮月池及架在池上的泮水桥。而公园里的这些建筑部件,如同别致的艺术雕塑,呈现了一段“香山余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