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设计创新思维和方法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设计创新思维和方法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艾达制作的绘画、素描和雕塑展览在英国的一家画廊揭幕。图3-24人形机器人艾达图3-25人形机器人艾达图3-26艾达制作的绘画“该展览通过展示人工智能和新技术如何同时成为我们社会中的进步和破坏性力量来质疑我们与技术和自然世界的关系,”画廊方面说。人工智能设计,类似于学习画家的艺术风格。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设计创新思维和方法

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艾达(Ai-Da)制作的绘画、素描雕塑展览在英国的一家画廊揭幕(图3-24~图3-26)。艾达(Ai-Da)的名字取自先驱科学家阿达·洛夫莱斯(Ada Lovelace)。

由画廊总监Aidan Meller发明的AI机器人可以使用内置相机、利兹大学开发的机械臂和牛津大学科学家开发的算法生活中汲取灵感来作画。摄像机分析其面前的对象并创建虚拟路径,该虚拟路径被馈送到路径执行算法中,产生机器人臂的真实空间坐标。

图3-24 人形机器人艾达(a)

图3-25 人形机器人艾达(b)

图3-26 艾达制作的绘画

“该展览通过展示人工智能和新技术如何同时成为我们社会中的进步和破坏性力量来质疑我们与技术和自然世界的关系,”画廊方面说。“作为一个类人机器人,她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引发了围绕生物技术和跨人文主义的问题。”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高峰博士与其团队研发出了一款人工智能绘画系统——道子智能绘画系统(图3-27)。该系统利用计算机将自然图像以风格迁移的方式转变成艺术图像,或者通过机械手臂,根据所得艺术图像进行水墨画绘作,实现技术与艺术间的跨界融合。研发团队让计算机神经网络学习数百张人类画家的绘画图像,从而让计算机提取和掌握这种绘画风格,再输入给这个训练好的风景照片图像,通过计算机视觉风格迁移技术,我们就可以得到融合了照片的内容和绘画的风格的新的艺术图像。我们可以看作这是一幅计算机“创作”的艺术图像。计算机学习绘画风格和创作绘画的速度非常快,不像人类要学习好几年才能掌握一种风格,计算机可能一晚上就提取出了某种绘画的风格,并能熟练地运用到创作中(图3-28)。(www.xing528.com)

人工智能设计,类似于学习画家的艺术风格。我们发现深度神经网络也能够学习设计师的设计风格,随后我们开始训练道子系统做设计,它的第一个设计方向是平面纹样。我们让计算机学习了饕餮纹样,之后结合新加坡鱼尾狮图形,最后生成了具有饕餮风格的鱼尾狮纹样,如图3-29所示。

在当前有关智能主体、深度学习、大数据以及通用人工智能等新一波人工智能热潮中,其应用性和便捷性又呈现出了新的耀眼光芒,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当前虽然人工智能在语音和图像识别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真正意义上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应用层面,人工智能已经开始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各种服务机器人、辅助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社会机器人和智能应用软件应运而生,但是各种伦理问题随之产生,诸多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引入创新思维和交叉学科的技术,研制下一代可信赖、伦理友好的智能技术,将是一个重要发展机遇。

图3-27 道子AI生成的水墨画图像

图3-28 学习了徐悲鸿作品后生成的水墨马(左),学习了黄宾虹作品后生成的山水画(右)

图3-29 AI生成具有饕餮纹风格的鱼尾狮纹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