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疑难反馈策略:温故迎新,解疑高效

疑难反馈策略:温故迎新,解疑高效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翻转课堂前期,学生需要完成在线的自主学习,总结自己的疑难,上报教师,而教师不会进行大范围的答疑解惑,只会针对个别学生的简单问题进行释疑。较之于传统课堂中的教学答疑,翻转课堂中答疑解惑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扫除适当的障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二)归纳课前问题,处理个性问题采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疑难问题是教师实施疑难反馈策略所做的一项基础准备工作。

疑难反馈策略:温故迎新,解疑高效

对于疑难反馈,有两层理解:一种是学生将自己的疑难反馈给教师,另外一种意思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反馈的动作。翻转课堂前期,学生需要完成在线的自主学习,总结自己的疑难,上报教师,而教师不会进行大范围的答疑解惑,只会针对个别学生的简单问题进行释疑。翻转课堂课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学生课前遗留的疑难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大范围的反馈。因此,疑难反馈策略是针对学生网络学习生成的悬而未解的疑难问题,如何进行反馈的方法。为什么要进行疑难反馈呢?疑难反馈是直接影响学生课中学习开展的基础,这里反馈的重点就是要对学生知识层面的认知加以补充或者修正(这是建构知识体系最低端的阶段)。只有为学生的学习扫除必要的障碍,后期的合作学习以及深度学习才能相继进行。较之于传统课堂中的教学答疑,翻转课堂中答疑解惑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扫除适当的障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对疑难反馈策略的具体阐述如下。

(一)准备内容热身,衔接新旧知识

在知识同化和顺应的程式中,温故知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唤起头脑中的知识记忆,唤醒学生的学习思维并使其调整积极的学习状态进入新一阶段的学习进程。翻转课堂的首步就是课前内容热身,回顾线上所学知识,并对知识体系进行一个完整的梳理,防止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出现知识架构不全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取出已经掌握的知识并准备自己的问题,进而衔接新旧知识,使学生处于一种准备的状态。

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函数的单调性”上。教师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模式。因为函数问题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模块,其内部成分较为复杂,不仅函数的类型千差万别,而且不同的函数的特性也是各不相同、混淆难辨,所以在课堂伊始,教师需要对课前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一个整体的温习,以此来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教师绘制了表8-3。

表8-3 函数及函数性质

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快速帮助学生温习所学到的知识。可以发现表8-3中既有对于概念的厘清,又有举例说明类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清晰地辨明函数的不同特性。

(二)归纳课前问题,处理个性问题(www.xing528.com)

采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疑难问题是教师实施疑难反馈策略所做的一项基础准备工作。学生在课前学习中会遇到一些超越自身能力的问题,如对视频中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存在不懂的地方;对作业中的一部分错误无法订正;对于学习内容产生一些想法。教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和掌握学习成效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了解学生作业的准确率和错误率,更为详细地可以了解特定知识点的掌握状态;二是将讨论区内学生讨论的焦点、学生的提问等作为反映学习过程的一手资料。教师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收集,根据课前学习目标的难度来选择相对容易的疑难进行解答,针对个性化的问题进行释疑,对于组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的智慧来发挥功效,而对于共性的难题就可以当作课堂上集中释疑的范本。总而言之,对于收集到的自主学习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进行归纳分析,对个性化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反馈,对较为容易的问题可以留给小组解决,对有一定难度且是大家提出的共性问题就要在课堂上解决,这是答疑解惑环节的重点。

(三)发展学生互教互学互助的模式

传统课堂中的释疑过程主要发挥教师的“解惑者”作用,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疑问,形成了一种学生问教师答的固有模式。在翻转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群体的智慧是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和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宗旨。教师将课前学习中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问题收集起来,让不同小组内的学生发表意见或者表达想法,尤其是鼓励会解题的学生主动承担小导师的角色,替代教师的答疑工作。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经过组内讨论悬而未决的问题对其他讨论组来讲可能就不是问题,因此在疑难反馈策略下,可跨越小组分割的界限,让知识节点自由地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传递和交流,让个体知识不断得到重新“刷新”,让学生思想得到碰撞,经过培养后会有足够的小老师帮助同学。

当然,在此期间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处理问题的思路可能会有些偏颇,甚至会出现不正确的现象,教师发现之后要立即进行引导,将学生的思路拉回正确的方向,防止其他学生受到误导,让学生感悟到知识生成的快乐。在这种互助互学的氛围下,教师可以通过察言观色来辨别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度。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会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地流露出一些神态,学生露出笑容就表示学生已经理解所讲内容,但是当学生紧锁眉头以及眼神持有一丝怀疑时就暗示教师需要再次讲解。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及时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神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及引导教学的方向。

虽然疑难反馈策略的使用主体是教师,但是笔者仍希望学生从自己解决疑难的角度完成释疑的过程,这其中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之间形成共同分享知识的学习氛围,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互帮互助学习,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