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令人惊讶!学生们五天内凝聚成一个200人的团队

令人惊讶!学生们五天内凝聚成一个200人的团队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令人惊讶的是,学生们非常顺从,步调一致地投入其中。他们精神抖擞,穿上制服,互相监督,很快凝聚成一个新的团体。只用五天时间,这个团体就由20人变成了200人。卡罗对此坚决反对,她的妈妈却坚持认为他“应该自己发现自己的底线”。

令人惊讶!学生们五天内凝聚成一个200人的团队

【任务情景】

1967年,美国加州克柏莱中学历史教师罗恩·琼斯为了让学生们明白什么叫法西斯主义,搞了一场教学实验。他提出“纪律铸造力量”的口号,用严苛的规条束缚学生,向他们灌输集体主义,要求他们绝对服从,遵守纪律。

令人惊讶的是,学生们非常顺从,步调一致地投入其中。他们精神抖擞,穿上制服,互相监督,很快凝聚成一个新的团体。他们给这个团体命名为“浪潮”,还设计了一个标志性的动作:手臂从右往左,划出一个波浪状的曲线。学生们发传单,印贴纸,拉拢新的成员。只用五天时间,这个团体就由20人变成了200人。最后,琼斯在学校大礼堂召开了一次大会,放映了一部第三帝国的影片:整齐划一的制服和手势,集体狂热的崇拜和叫嚣。学生们面面相觑,羞愧不已,没想到自己这么轻易就被操纵了,心甘情愿地当了一回纳粹分子。

四十余年后,35岁的德国导演丹尼斯·甘赛尔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浪潮》,再次触发了这个永远新鲜的“老故事”。

【活动过程】

一、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

1.请依据下表描述你的观影感悟和思考。

2.你所参加的团体(如夏令营、模联大会等),其群体状态在短短几天内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二、“独裁统治”是一门什么课?

1.请按要求将以下“独裁统治”课程中的行为归类。

(1)重排教室座位      (2)要求学生必须称老师为文格尔先生

(3)驱逐不服从的学生    (4)将马尔科作为“叛徒”审判

(5)强调“纪律铸造力量”   (6)集体按节奏踏步直至“步调一致”

(7)故意冷淡穿红衣服的卡罗 (8)树立“无政府主义”课为假想敌

(9)统一制服、手势和标志  (10)发言必须得到老师允许并起立

(11)制作专门网页     (12)在礼堂发表的“正义”演讲

权威的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www.xing528.com)

树敌与排异: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式化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的煽动: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在参与、组织夏令营、模联大会等群体活动时,往往也会有统一标志、统一着装要求,它和“浪潮”有哪些区别呢?

三、潮水下的河床

1.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2.受“浪潮”的影响,本就顽劣的卡罗弟弟做出了“过火”的举动。卡罗对此坚决反对,她的妈妈却坚持认为他“应该自己发现自己的底线”。你赞成妈妈的做法吗?导演这样安排用意何在?

四、“浪潮”从未止息

1.文格尔老师的生活原型罗恩·琼斯接受采访时曾说:“这个实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们中的很多人孤独,缺乏家庭的温暖、集体的关心,缺乏对一个群体的归属感。即使把这个实验放在今天,也会得出同样的结果。”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

2.你在生活中是否亲历或见证过类似“浪潮”的群体或活动?请结合你身边的“浪潮”现象,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评论。

【活动检测表】

【注释】

[1]节选自《哲学研究》1998年第12期,P50—56。苗力田,著名西方哲学史家、古希腊哲学研究专家。

[2]指亚里士多德。

[3]节选自《伦理学的邀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版)。于施洋译。题目为编者所加,内容也有改动。

[4]节选自《“路西法效应”与“耶路撒冷审判”》,《书屋》2009年06期,P46—47。标题有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