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玩具与游戏投放原则: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

玩具与游戏投放原则: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新异性玩具与游戏材料的投放要新颖独特。玩具与游戏材料的新异程度会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三)针对性玩具与游戏材料的投放要具有针对性。遵循针对性原则投放玩具与游戏材料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智力水平、知识经验、游戏水平的幼儿投放相应的玩具与游戏材料。玩具与游戏材料投放的可变性体现在动静交替、新旧结合两个方面。

玩具与游戏投放原则: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

投放原指用甩、撒的办法放置,也可以形容某种形式的投放。投放玩具与游戏材料就是要把玩具与游戏材料放置好。玩具与游戏材料是不能直接一次性全部投放到活动区的。下面介绍玩具与游戏材料投放的8条原则。

(一)新异性

玩具与游戏材料的投放要新颖独特。幼儿对新奇、新异、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新投放的玩具与游戏材料要在形状、大小、颜色、摆放位置上与旧材料有所不同。玩具与游戏材料的新异程度会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例如,中班的小朋友在国庆节后返回幼儿园时,发现班里多了几个大大的纸箱。这样的纸箱和以前玩过的装牛奶、饼干的纸箱不同,真的好大好大呀。孩子们围着纸箱团团转,有的孩子尝试着推动纸箱,有的孩子想把纸箱倒过来,想钻进大纸箱里玩。孩子们想和大纸箱玩游戏的兴趣瞬间点燃了,这样的投放效果是: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玩纸箱。遵循新异性原则投放玩具与游戏材料能唤醒幼儿的游戏欲望,诱发幼儿的游戏行为。

(二)操作性

玩具与游戏材料的投放要具有操作性。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材料是否具有操作性对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活动具有很大影响。理想的游戏材料是操作性强的器件而不是消极的占有物或观赏物。以上面提到的大纸箱为例,当教师看到小朋友们对大纸箱产生兴趣之后,就问小朋友想用大纸箱做什么。有的幼儿说想用大纸箱做一个大房子,有的幼儿说想用来做成高铁车厢,有的幼儿说想用来玩捉迷藏、钻山洞的游戏,有的幼儿说想在大纸箱上涂满各种颜料……这样的投放效果是:孩子们想把大纸箱作为可操作的材料,大纸箱成功勾起幼儿的操作欲望。遵循操作性原则投放玩具与游戏材料能促进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建构经验。

(三)针对性

玩具与游戏材料的投放要具有针对性。幼儿之间存在着年龄、智力水平、知识经验、游戏水平的差异,玩具与游戏材料的种类、数量、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例如,某幼儿园以棋文化为办园特色,每个班都配置了各种棋,在小班的益智区里投放了中国象棋。小班幼儿在游戏时,要么对象棋子视而不见,不感兴趣;要么把象棋子放在锅里“炒炒炒”,或放到嘴里啃啃啃,或是把象棋子叠在一起垒高高。教师多次制止这种“不正确”行为,孩子们依旧把象棋子当“菜丸子”“饼干”或积木。棋类游戏属规则游戏,适合大班幼儿玩耍。小班幼儿处在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的阶段,只会机械重复某个游戏动作或简单模仿成人行为。这样的投放效果是:孩子们不能理解材料的游戏规则,材料投放没有针对性,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遵循针对性原则投放玩具与游戏材料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智力水平、知识经验、游戏水平的幼儿投放相应的玩具与游戏材料。

(四)可变性

玩具与游戏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可变性。玩具与游戏材料投放的可变性体现在动静交替、新旧结合两个方面。材料投放过程是动态变化的,不能一成不变。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对旧材料失去兴趣之后,就要及时更换为新材料。在更换材料时,要注意新旧材料的搭配比例。

有研究表明:区角中新旧材料的比例对幼儿的行为有很大影响,如两者在数量相等时,幼儿会互相商量,采用交换使用新旧玩具材料的现象较多,但创造性行为不多;如果新材料比旧材料多一倍,幼儿就会忽视旧材料,放弃旧材料的使用,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材料的摆弄、操作上;当新材料少而旧材料多,如新旧材料的比例在1∶2或1∶3时,材料的使用效益最大,幼儿容易创造性地使用新旧材料;若新旧材料比例小于1∶10时,幼儿容易产生争抢或忽视新材料的极端现象。[7]

因此,遵循可变性原则投放玩具与游戏材料需要教师花心血与精力,既要丰富多样,也要注意适度,控制好新旧材料的比例。

(五)参与性

玩具与游戏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参与性。教师可让幼儿参与到材料投放中,让幼儿思考、搜集、设计、制作自己需要的理想材料。理想的游戏材料生命力强,它能使幼儿认识制造材料的方式和制造材料的特点。材料投放的理想做法是让幼儿一起参与游戏材料的制造过程。下面这个案例真实记录了幼儿参与材料投放的全过程。

案例

真好吃包子[8](www.xing528.com)

某大班的壮壮小朋友决定要在美食区新开一家包子铺,教师让他自己准备开包子铺的材料。壮壮先找到一张黄色卡纸,请教师在纸上写上店名“真好吃包子铺”,并帮他贴在墙上最醒目的位置。壮壮找了班上一对双胞胎姐妹大双、小双当制作包子的师傅,从美术区找了几盒超轻黏土作为制作包子的原材料,找了几个蛋糕盘做装包子的盘子。壮壮觉得还需要蒸包子的锅和蒸笼,但当天班级里没有合适材料。壮壮回到家,和妈妈一起寻找材料,找到一个双层圆形月饼盒作为蒸包子的锅和蒸笼。第二天,壮壮的包子铺开张了,生意很火爆,前来买包子的顾客很多。壮壮发现顾客都是空手而来,买了包子后假装付钱,就又去找老师帮忙打印二维码,还告诉顾客们可以手机扫码支付,支付宝和微信都可以。扮演顾客的小朋友说自己没手机,壮壮又和小朋友一起用硬纸板先画出6个“手机”再剪下来。教师建议“手机”可以当作活动进区卡,放在包子铺外面的小桌上。“真好吃包子铺”需要的游戏材料全部准备好了,壮壮开心地大声吆喝:“快来买包子哦,真好吃的包子哦,快来买哦!”

在上述案例中,“真好吃包子铺”需要的游戏材料,从招牌、包子制作材料、盘子、锅、蒸笼到二维码、手机,全部由幼儿主导,教师与家长支持、配合。幼儿在参与玩具与游戏材料搜集、制作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创作的过程。幼儿要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制作出想要的游戏样式,这本身就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对自己制作、投放的游戏材料的保护意识。

遵循参与性原则投放玩具与游戏材料,让幼儿成为与材料互动的主人,让游戏材料成为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物质载体

(六)目标性

玩具与游戏材料的投放要具有目标性。材料投放的目标性是指在投放玩具与游戏材料时要依据主题教学的目标、内容有的放矢,不是盲目堆砌。教师应当在全面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水平的基础上,清晰地根据本班阶段的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一种材料可以指向多种目标,一个目标也可以通过多种材料来实现。例如,本阶段大班的主题活动是“牙齿咔咔咔”,教育目标之一是让幼儿爱护牙齿。在角色游戏区,教师把平常玩的小医院改成了“牙科门诊”,投放了牙齿模型和牙医工具;在美工区投放了小镜子画笔、纸盒;在科学区投放了鸡蛋、清水、可乐、醋等材料。幼儿通过在角色区观察牙齿模型,扮演牙医和病人;在美工区画自己的牙齿,制作牙齿模型;在科学区做实验,观察哪种饮料会让鸡蛋壳变软,从而认识到爱牙、护牙的重要性。

遵循目标性原则投放玩具与游戏材料,让游戏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环环相扣,让材料展现出教育价值,玩具与游戏材料成为幼儿的活教材。

(七)层次性

玩具与游戏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层次性。材料的投放并非越多越好,材料不同,其难易程度不一。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及活动内容,提供相应的、不同层次或递进性的活动材料。在材料的投放上要以大多数幼儿的平均水平为准,既照顾到能力水平高的幼儿,又兼顾到能力水平暂时略低的幼儿,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以拼图游戏为例,在小班的拼图游戏区,教师首先投放了两块拼板、三块拼板、四块拼板三种类型的拼图,等到大部分幼儿能轻松拼好四块拼板时,教师投放了六块拼板。幼儿到了中班,教师在拼图区投放了七巧板、蛋形板、十五块拼板。幼儿到了大班,教师在拼图区投放了弧形拼版、十九块拼板。教师还鼓励大班幼儿自制拼版。依照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游戏水平的层级,拼图游戏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拼图游戏材料随着游戏难度的增加,被富有层次、循序渐进地投放。

在同一游戏区,也可为幼儿提供不同层级的材料,让幼儿依据自身能力,自由选择游戏材料。遵循层次性原则投放玩具与游戏材料,让不同层级的材料满足幼儿不同层次的操作需求,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八)挑战性

玩具与游戏材料的投放要具有挑战性。投放的材料要给幼儿提供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游戏水平,了解幼儿的需求,分析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投放有一定难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操作欲的材料。例如,在幼儿园户外游戏区,教师投放了一些木梯、木板、油桶、地垫、彩纱、稻草等材料,幼儿可以与同伴合作,用这些材料搭建舞台、房子、桥、平衡板、拱门等游戏场景。

遵循挑战性原则投放玩具与游戏材料,让幼儿在与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心理和行为的积极变化,展现出新的认知水平,促进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