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策略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因为游戏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以我们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游戏教学虽是由教师来安排和引导的,但其目的是利用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策略

正因为游戏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以我们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一)将游戏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让幼儿参加体育锻炼无疑是一件枯燥的事,如果将健康活动与游戏有机结合,孩子将会愉快地接受。例如,为了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在设置活动项目时,以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展现,如“小兔跳跳跳”“过小桥”“大家来跳绳”等,大家被有趣的游戏名称所吸引,加之游戏规则、游戏环境的巧妙设计,使原本枯燥而单调的体育锻炼变得有趣了,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增强了体魄。科学领域数学活动相对有些抽象和枯燥,如能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既可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又可以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如,中班数学活动学习“7以内的数”,教师用“幸运闯关”的游戏,贯穿课堂教学,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次“闯关”成功即可为本组赢得一面小红旗,最后以红旗的多少确定冠、亚军组。游戏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简单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更好。社会是个大课堂,游戏是孩子社会生活的体验,社会教育最适合以游戏和生活的形式渗透到幼儿心中。例如,通过在区角投放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材料,如火锅店、小笼包店,作为“我的家乡有什么”这一教学活动的延伸,激发幼儿对本地区美食文化的了解。艺术领域更适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如,让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萝卜头饰,扮演白萝卜红萝卜、紫萝卜,进行“萝卜蹲”的游戏,在游戏中提升幼儿表达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游戏在集体教学中运用的方式

游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非常大,向教学活动渗透的方式也很多,运用得当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运用。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方式主要有:

1.游戏整体引入法

将游戏整体引入教学中,使教学目标渗透到游戏中,达到游戏与教学一体化。例如:小班科学活动“1和许多”,以故事“小猫钓鱼”为主线,教师扮猫妈妈表示数量“1”,全班幼儿扮小猫表示数量“许多”,整个教学以猫妈妈和小猫一起锻炼—钓鱼—烧烤—野餐—回家等游戏环节进行,在游戏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让孩子自己去发现“1和许多”。再如:小班健康活动“熊猫玩球”,教师扮熊猫妈妈,幼儿扮熊猫宝宝,一同在竹园内跳羊角球。此方法多用于小班。

2.游戏部分引入法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适当的环节引入游戏,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①游戏导入法:用游戏方式开始活动,孩子们感到现在是做游戏,不是上课,积极性会更高。②游戏插入法:教师依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堂教学的中间环节插入游戏,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③游戏延伸法:在教学活动的结束部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习的欲望仍很强烈,教师可用游戏延伸法,在游戏中延伸教学内容。

3.游戏竞赛法

在教学中设置竞赛环节,通过比胜负的方法,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幸运闯关”“接龙”等游戏,以竞赛的方式激起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方法特别适合中、大班的孩子。

4.游戏童谣法

教师可将要求孩子掌握的教学内容,按顺序、按步骤、按规律编成有趣的童谣,让孩子在念童谣的同时,知道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快速掌握所学内容。如美术活动“画葡萄”:一片叶子几根脉,叶子小球站成排,一排两排三四排,一个小球一个点。再如生活活动“系鞋带”:两根面条搭起来,打个结儿拉一拉,两个兔耳朵碰一碰,打个结儿拉一拉。游戏童谣法适合技能技法方面的教学,也适合生活活动的教学。

(三)游戏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成效分析(www.xing528.com)

1.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

游戏以其内在趣味性,诱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游戏教学虽是由教师来安排和引导的,但其目的是利用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教学,教师将要求转化成孩子们自觉的学习,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游戏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游戏中孩子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超过平时,幼儿的自身潜能也被极大地激活了,他们的思考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都会超出平常。

3.游戏可以提高学习成效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是真正意义上的“玩中学,学中玩”。孩子们乐在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4.游戏使教学常规更符合孩子的心理

维果茨基认为“规则是游戏最本质的特征”。在游戏中幼儿乐于用游戏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教师用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小孩子会乐意接受。如,绘画艺术活动“快乐的小蜡笔”,教师在指导幼儿收拾整理蜡笔时,以亲切的口吻指着油画棒说:“这里有一个温暖的家,里面住着12个彩笔宝宝,它们相亲相爱,谁也离不开谁,彩笔宝宝出来画完画后,非常想家,小朋友要把它们送回家,彩笔宝宝会高兴的。”游戏情节的引入会使幼儿愉快地收拾物品。

(四)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

游戏虽然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但是教师也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准备游戏、创设游戏环境,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和游戏水平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最后,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将外部与内部干预结合运用,包括观察、询问、评价以及教师直接的游戏参与。观察中教师要针对儿童游戏情况确定自身的地位,逐步创造出可能使用的角色,如游戏监督者、调停者、游戏者、记录员、顾问通讯员等。另外,教师通常是以假装角色进入游戏,成为游戏的一员。一旦进入游戏情景,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角色规范采取行动,利用角色之间的关系采取隐蔽的方式控制游戏发展。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假装介入应仅干预一段时间,在达到一定教育目的后教师应立即离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