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的基本内容

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游戏环境是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基础,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条件,通常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活动空间的大小要适宜,过于狭小则不利于幼儿游戏的展开,而过于宽敞又容易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独特性是评价创造性的先决条件。其判断的依据依旧以幼儿自身为标准。具体评价内容是教师能否在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结束后对幼儿进行引导。是否合理、有序地安排幼儿游戏的进程,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指导?

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的基本内容

(一)评价幼儿游戏活动的教育作用

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判断游戏活动的教育作用应从以下3点入手:(1)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充分认识到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对游戏具有主动权;(2)站在幼儿的角度,不以成人的思维标准进行评价;(3)掌握正确的评价标准,及时发现幼儿的发展现状和预期目标间的差距,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游戏真正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幼儿游戏活动的环境创设

游戏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虽然不能直接决定幼儿的发展,但可以通过幼儿的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游戏环境是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基础,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条件,通常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1.物质环境

首先,在游戏空间的创设上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活动空间的大小要适宜,过于狭小则不利于幼儿游戏的展开,而过于宽敞又容易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其次,在时间的安排上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加幼儿自由游戏和结伴游戏的时间。最后,在材料的提供和投放上要坚持多样性和计划性原则,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主要指在游戏过程中体现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师幼关系和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与幼儿保持良好的互动来推动游戏的发展,而非干预或者不闻不问。

表9-5 幼儿游戏环境创设的整体评价量表[2]

(三)评价幼儿游戏发展水平

1.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评价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成熟的量表和标准,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并给出评价,从而了解本班幼儿的社会能力水平和特点。

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偏好的游戏类型,记录幼儿在游戏中和同伴的互动频率以及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社会行为,如:微笑、恳请、邀请等。在学期初和学期末按照量表各对本班幼儿进行一次评价,将材料汇总,进行对照,就可以判断本学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状况。

2.对幼儿游戏创造性的评价

创造性是幼儿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幼儿的一种反应,可以是一种想法(如问题、想象),也可以是一种活动(如唱歌、游戏)等。判断幼儿行为是否具有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独特性。

独特性是评价创造性的先决条件。对幼儿来说,独特性并非一定与众不同,而是与以往的经验比较而言。在成人眼中独特的行为(如孩子画出“方形的太阳”),对幼儿而言,要看该行为对幼儿自身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是否前所未有,是则为独特,反之则不是。

(2)适当性。

适当性表现为该行为是否具有价值。其判断的依据依旧以幼儿自身为标准。如幼儿一直蹲在某处盯着一个细小的物体自言自语,这种活动对成人而言毫无意义,但对幼儿来说极具价值。因此,评判幼儿作品和行为反应的价值应该立足于幼儿自身,而不是成人标准。

(3)目的性。

目的性指幼儿的某些行为反应是自觉的行为还是无意识的偶然的行为。比如幼儿画了一个黑色的太阳,究竟是幼儿由身边环境污染得到灵感有意创作,还是只是没有了红色颜料的原因。而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观察、询问,发现幼儿行为的目的和动机。

(四)评价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1.对指导内容的评价

(1)引导游戏进程,促使游戏顺利开展。

具体评价内容是教师能否在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结束后对幼儿进行引导。如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向幼儿介绍材料、参与方式、活动规则等;在游戏过程中适当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并鼓励启发幼儿的操作和实践交往,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依照幼儿的不同需求给予适当的帮助;游戏结束时引导幼儿简评游戏。

(2)积极参与游戏,与幼儿互动。(www.xing528.com)

教师应积极参与游戏,增加与幼儿的接触交往;多用鼓励、赞许、肯定性语言;表现出对活动的兴趣;用眼神、表情等身体语言做出赞许的表示。减少否定性接触,如强行控制、禁止、批评等。教师表现出来的积极肯定的态度会促进幼儿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幼儿去创造发展。

(3)面向全体幼儿,兼顾个别指导。

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是否可以参与指导?是否可以兼顾全班的同时又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特点,给予帮助?

(4)合理运用指导方法和方式。

教师是否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游戏活动选择适当的、多样的指导方法?

(5)建立游戏常规。

教师是否能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建立必要的游戏常规,逐渐培养幼儿的自律和行为规范?

2.对教师指导游戏主题选择的评价

(1)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

教师是否能为幼儿提供独自游戏的空间?教师是否把独自游戏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2)集体活动时间。

教师是否既为小组活动,又为大组活动制订计划?集体活动的时间是否与幼儿的年龄、能力相适应?

(3)反映多元的文化的材料。

教师是否能提供反映多元文化和无性别歧视的说明及图片等材料?教师是否将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课程的一部分?

(4)班级氛围。

教师与幼儿的相处是否愉快、相互尊重?班级氛围是否融洽?教师能否通过仔细观察和有技巧的干预来解决一些问题?

(5)对特殊幼儿的帮助。

教师对环境、教育活动和时间的安排是否适应特殊儿童的需要?

3.对游戏指导效果的评价

(1)指向性。

是否具有针对性?如能够明确指向社会性发展的某一要素,分享、合作、遵守规则等。

(2)阶段性。

是否符合年龄层次目标,充分体现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3)可操作性。

是否合理、有序地安排幼儿游戏的进程,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指导?是否准确把握各种游戏的特点,充分挖掘环境材料的教育功能,灵活主动、适宜恰当地组织活动?所给予的游戏指导是否明确了然?是否使用各种方法创造和把握各种教育契机,充分体现计划性与随机性的有机结合,使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活动中,发展和提高其社会性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