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实践经验:启航甘霖初职校发展二十年

心理健康教育课实践经验:启航甘霖初职校发展二十年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组成协作小组,开展了多次课堂教学课例观摩、研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检验目前校本教材选编的内容的适切性,探究适合初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策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潜意识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实践经验:启航甘霖初职校发展二十年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组成协作小组,开展了多次课堂教学课例观摩、研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检验目前校本教材选编的内容的适切性,探究适合初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得出以下经验。

1.精选案例,活用案例

教材所选用的案例必须与本课教学相关,侧重于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思考。所以在选择案例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管理好“时间”财富》中所选用的小明的案例,小明的行为素材其实都来源于我校学生的实际,是我校学生的真实生活写照。所以,有的学生一看到这里,马上就说:“咦,这不是我吗?”“他怎么跟我这么像?”随之,就会饶有兴趣地参与讨论,课堂气氛也变得异常活跃。

一个好的案例,如何发挥其最大效益,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获得体验,有所感悟。如《价值观大拍卖》中,教师在课堂引入阶段引用了心理学上一个有关爱情观的经典案例,让学生讨论:你同情谁,讨厌谁?初职校的学生尚处在憧憬爱情的朦胧时期,因此问题一提出,就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不同的观点。教师灵活运用该案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强调“活动”,注重体验(www.xing528.com)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潜意识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有时哪怕只有一个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如王春芳老师的《承担责任》一课,在引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验承担责任的情感,在一个小小的活动中达到了教学目的。

3.传授技巧,学会自助

心理活动课要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自我解剖,自我调整,自我疏导,甚而自我宣泄等,最终达成“助人自助”,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如《让好心情做主》一课,执教教师通过《晒盐和卖伞》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后,就设计了让学生解读自己的“心情晴雨表”和“好心情”信箱的排忧解难活动,让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来调整对事情的看法,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大家运用集体的智慧,互帮互助,也找到了很多有用的调节方法。相信,学生们掌握了这些方法以后,在今后遇到困难时也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自我调整,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