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学建模与高中数学教学:统计与概率的核心内容

数学建模与高中数学教学:统计与概率的核心内容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准备知识、概率、统计作为统计与概率主线的核心内容,以数学建模思想为主题进行教学,建立起整个概率与统计部分的联系。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根据统计与概率直观背景,选择掷硬币、掷骰子等生活实例,分别构建古典概型、二项式定理等数学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模型的本质及意义,引导学生经历建立模型到应用模型的全过程,自主完成数学化,并能应用该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与高中数学教学:统计与概率的核心内容

(一)构想分析

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通过掷硬币、掷骰子等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经历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全过程,建立统计与概率模型,帮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决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准备知识(计数原理等内容)、概率、统计作为统计与概率主线的核心内容,以数学建模思想为主题进行教学,建立起整个概率与统计部分的联系。在预备知识部分,实现分层切入目标1;在统计与概率部分,实现分层切入目标2到目标5。

在预备知识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纳成分步和分类两类,理解其具体意义。运用捆绑法等建构排列计算公式、组合计算公式,理解模型的具体含义。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根据统计与概率直观背景,选择掷硬币、掷骰子等生活实例,分别构建古典概型、二项式定理等数学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模型的本质及意义,引导学生经历建立模型到应用模型的全过程,自主完成数学化,并能应用该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构想案例

在统计与概率这一主线中,通过计数原理、二项式定理、统计和概率等内容来认识和理解这一主线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解决日常生活中统计或概率类问题。

古典概型”教学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概率的意义和性质,也会进行简单的概率运算,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还不扎实,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不过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为本节课的动手实践提供情感支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在建模过程中深入理解古典概型的两个性质,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会应用古典概型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抛硬币和掷骰子,发现规律,通过归纳、猜想来总结古典概型的两个性质,通过对不同试验结果的分析、探究,推导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掷硬币和掷骰子等素材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古典概型的概念和性质,利用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难点:准确判断古典概型,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教法分析】

在数学建模思想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借助硬币及骰子等实物,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参与探究,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有甲乙两位同学共同竞选班长职务,但两人最终得票相同,为从中选出一人,两位同学给出如下建议:

建议一: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甲同学为班长,出现“反面朝上”乙同学为班长。

建议二: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点数小于等于三”甲同学为班长,出现“点数大于三”乙同学为班长。

问:请大家思考,以上两位同学的建议是否公平?

学生:不一定。

教师:请大家分小组完成掷硬币和掷骰子试验,记录掷硬币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同时记录掷骰子出现“1点、2点、3点、4点、5点、6点”的次数,至少完成20次试验。

教师:大家已经完成试验,那么大家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呢?每个结果之间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在掷硬币试验中,只有两种结果,“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都是随机事件,并且结果互不影响,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在掷骰子试验中,有六种结果,出现1点到6点,都是随机事件,并且发生的可能性相同。(www.xing528.com)

教师:我们把上面所得到的这类随机事件叫作基本事件,那么大家总结一下基本事件有哪些特点呢?

基本事件特点:①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②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让学生回答,教师最后总结)

教师: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

学生:共有6个基本事件,分别为a={a,b},b={a,c},c={a,d},d={b,c},e={b,d},f={c,d}。

二、环节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教师:上面的三个试验有哪些共同特点呢?

师生共同总结: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教师:我们把具有以上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概型,简称古典概型。

教师:我们知道了古典概型这一数学模型,但在古典概型下,基本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多少?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又该如何计算呢?

我们仍然在掷骰子试验中讨论,掷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各个点数的概率相等,即P(1点)=P(2点)=P(3点)= P(4点)=P(5点)=P(6点)。概率加法公式:P(1点)+ 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1,则 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 1/6。还可以根据概率加法公式,计算出P(出现奇数点)= P(1点)+P(3点)+P(5点)=1/2。

教师:大家思考上面出现奇数点的概率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学生:出现奇数点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与基本事件总个数的比值。

三、环节三:归纳公式,分析模型

教师:请大家总结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对于古典概型,任何事件的概率为P(a)=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

注:此公式只有概率模型为古典概型时才可应用,可用于解决满足古典概型性质的实际应用题。在计算时,要准确找出基本事件的总数和要求的基本事件的个数。经运算可知,上面问题中同学的建议是公平的。

四、环节四:运用模型,拓展练习

练习1:假设储蓄卡的密码由4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可以是0,1,…,9十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一个人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储蓄密码,请问他到自动取款机上随机试一次密码就能取到钱的概率是多少?

练习2:某种饮料每箱6瓶,如果其中有2瓶不合格,问质检人员从中随机抽出2瓶,检测出不合格产品的概率有多大?

五、环节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知识上你有哪些收获呢?

本节课主要通过大家动手实践,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从而建立古典概型数学模型。本节课完美地展现了建模的全过程,是在建模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应用古典概型数学模型可以解决生活中概率问题,具有应用价值。

以上几个案例教学中,均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情境引入,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在课堂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含义,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提炼解题的数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意义,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喜悦。

数学建模构想不仅确定了数学教学实施建模教学的要点,还为实施建模教学指出了方向。在下一章,笔者将详细介绍数学建模过程及实施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