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海外撤离行动:领事保护的自愿原则

中国海外撤离行动:领事保护的自愿原则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领事保护的当事人自愿原则,是指领事实施保护应当基于当事人请求或者当事人没有明确表示反对。而中国海外撤离行动,也以不同形式体现了当事人的自愿原则。中国在利约有50名侨民,其中部分侨民希望政府协助尽快撤离。中国驻外使领馆及时协助两岸同胞撤离科威特的做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全世界中国人的称颂。

中国海外撤离行动:领事保护的自愿原则

领事保护的当事人自愿原则,是指领事实施保护应当基于当事人请求或者当事人没有明确表示反对。[39]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领事协定》[40]第11条规定:“与派遣国国民通讯及联系”第1款第5项中规定:“遇有领区内派遣国国民被逮捕、监禁、羁押候审或被以其他方式拘留时,除非该国民明示请求不通知派遣国领馆,接受国主管当局应于3日内通知领馆。”由此说明,个人有权决定是否放弃其所享有的国籍国的领事保护。而中国海外撤离行动,也以不同形式体现了当事人的自愿原则。

[案例六]中国从印度尼西亚大规模撤侨时所坚持的“当事人自愿原则”。1959年5月14日,印尼颁布总统第十号法令,规定年底前取缔县以下外侨小商贩。12月12日,印尼政府又发布接管外侨零售商资产的条例。1960年,印尼掀起排华浪潮。此前,为保护华侨生命财产安全,中国驻印尼使领馆做了许多工作,其中包括传递陈毅副总理兼外长致印尼外长苏班德里约的信。信中强调华侨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阐述了中国关于全面解决华侨问题的三点建议,其中第三点是“对于无法谋生或不愿继续留在印尼的华侨,中国政府准备根据自愿原则,分期分批接回中国”。[41]此建议体现了领事保护的当事人自愿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当事人自愿原则在中国海外撤离行动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七]中国从利比里亚撤侨时所遵循的“当事人自愿原则”。2003年6月,利比里亚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在距离利的首都蒙罗维亚附近展开激战,利局势急剧恶化。中国在利约有50名侨民,其中部分侨民希望政府协助尽快撤离。当时中国与利比里亚无外交关系,在当地也无中方机构和人员,利比亚的通信和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官方与侨胞联络十分困难。为此,中国外交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由中国驻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塞拉利昂和几内亚使馆合作展开撤侨行动。经多方努力,36名侨胞最终平安撤离至周边国家。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千方百计与自愿留在当地的侨胞保持联系,关注其安全情况。[42]这是中国驻外使领馆在实施海外撤离行动中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的具体做法。(www.xing528.com)

[案例八]中国从战火中的科威特撤离台湾同胞所体现的“当事人自愿原则”。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在科威特的100多名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劳务人员陷入危难之中。8月7日,这些台湾同胞向中国驻科威特使馆求助,使馆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不仅向在科威特的台湾同胞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还安排他们与大陆同胞一起撤离科威特,安全抵达约旦。中国驻外使领馆及时协助两岸同胞撤离科威特的做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全世界中国人的称颂。[43]而当事人的主动求助,是台湾同胞发自内心认同“一个中国”并“自愿获得中国领事保护”的真实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