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文化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区域文化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来理解其内涵:第一,区域民族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以民族文化资源的稀缺性作为基础。为此,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其视为宝贵的稀缺资源,认为民族文化资源具有时空性、场域性、价值型和生态脆弱性等特点,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强调在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实现民族文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文化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区域民族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指以文化生态理论为指导,在遵循民族文化生态系统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该系统及其内部要素之间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模式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实现该系统在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上的充分发挥,从而达到促进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共同提升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来理解其内涵:

第一,区域民族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以民族文化资源的稀缺性作为基础。在构成区域民族文化体系的资源要素中,民族文化资源是区域民族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的丰裕与否直接影响着该系统是否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同时,民族文化资源相较于其他资源要素具有更加明显的不可复制性、不可再生性特点,一旦在发展过程中遭到破坏将难以恢复和再造。为此,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其视为宝贵的稀缺资源,认为民族文化资源具有时空性、场域性、价值型和生态脆弱性等特点,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强调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实现民族文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达到文化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实践证明,文化资源的优势通过经济因素的支持就会转化为现实的市场竞争力,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则是两者之间产生触媒效应的催化剂。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走产业生态化发展的道路,利用文化资源在技术要素调控下的经济转换价值,来实现二者在文化发展与生态保护上的统一性、持续性和高效性,从而促进区域民族文化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提升,是实现区域民族文化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www.xing528.com)

第三,民族文化产业的生态化发展要在发展、协调、持续三个维度中去进行考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对民族文化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基础之上,但文化资源具有生态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对它的开发必须科学论证、适度而行;从协调度来看,文化产业需要做到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要注意产业体系内部各产业类型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和产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配合,优化和调整资源配置,平衡地区间与具体产业间的差异;从持续度来看,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上,需要在充分尊重民族文化生态系统自身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逐渐实现文化产业发展和壮大,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播与传承,从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上述措施都应建立在科学、有效的复合调控机制的基础上,需要发挥文化主体对环境的能动作用,通过在组织管理、法律、制度等各个层面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调控机制,促进其在发展、协调、持续三个维度的内在协调与有机统一,从而实现文化产业和文化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