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文化生态及可持续发展-文化结构的多样性与约束力

区域文化生态及可持续发展-文化结构的多样性与约束力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结构指文化体系内部诸要素及其组成的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秩序。目前,学术界对文化结构的构成尚未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需要强调的是,信仰、价值观、宗教、民族性格等文化要素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的规范性和约束力使人凝聚成主流文化及各种亚文化群体。

区域文化生态及可持续发展-文化结构的多样性与约束力

1.文化环境与文化结构

广义上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总括起来,包括以下几类:①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艺术等。文艺是偏重于感情的,哲学、科学是偏重于理智的;②社会生活方面,我们与周围的人—家族、朋友、社会、国家、世界—之间的生活方式,都属于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如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等。③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等,包括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各种方式。[11]民族学意义上来说,狭义的文化范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12]在本书对于民族文化生态体系文化要素的衡量与考察中,由于已将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纳入前文的社会要素中,故本书的文化环境要素采用狭义的范畴,主要考察范围为民族意识形态、制度和行为领域的相关内容。

文化结构指文化体系内部诸要素及其组成的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秩序。目前,学术界对文化结构的构成尚未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有学者主张“三分法”,认为文化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的、制度的和心理的,有学者主张分为物质层次、制度层次、风俗层次和思想与价值层次的“四分法”,此外还有“二分法”“五分法”等种种不同的结构分析观点。本书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认同以人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关系划分的结构四分法:即将文化分为反映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的物质文化,反映人与社会的行为转化关系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反映人与自身的自我意识关系的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表层,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居于文化结构的中层,精神文化潜沉于文化结构的里层。[13]

此外,从文化要素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的不同出发,文化结构可以区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又称非主流文化)。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出发,亚文化的存在是对主流文化的有益补充,但在社会现实中,主流文化往往有同化亚文化的趋向,因此应当注意对亚文化的保护。(www.xing528.com)

2.文化结构与文化生态

对民族文化生态体系而言,包括城市建筑和景观在内的物质文化是人文生态系统之外的物质环境,而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则构成了人文生态系统的文化环境。其中,制度文化反映的是人与人关系的制度化约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婚姻等各种制度,实施上述制度的各种具有物质载体的机构设施,以及个体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形式和反映在各种制度中的人的主观心态。制度具有强制服从的特点,因此成为文化生态体系中最具权威性的因素,它规定着文化乃至整个人文生态系统整体的性质。行为文化同样是规范文化生态体系中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它由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来体现,其约束力没有强制力的保障,故可称之为非正式制度。精神文化或称“心态文化”“社会意识”,包括人文生态系统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因素,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它所反映的是人与自身的关系,即人的内心世界,但它又不是一般的愿望、风尚、情感情趣,而是凝练成为信仰、观念、思想的理性的体系。由于信仰、价值观、道德观、宗教等也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因此也可将其归为非正式制度的范畴。

文化结构各个层面对民族文化生态体系强弱不等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形成了其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既成的传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需要强调的是,信仰、价值观、宗教、民族性格等文化要素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的规范性和约束力使人凝聚成主流文化及各种亚文化群体。不同的文化之间,以及同一文化的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互补往往成为文化创新和文化生态发展的源泉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