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角色游戏结构与规则—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

角色游戏结构与规则—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内部规则角色游戏的规则是指游戏对幼儿正确表现现实生活的规定。

角色游戏结构与规则—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

角色游戏的结构就是角色游戏所包含的各种要素,包括角色扮演、材料假想、动作情节概括、内部规则、游戏主题。

1.角色扮演

在游戏中,幼儿在运用典型的动作、语言、表情等扮演某一个假装的角色来实现游戏的过程中,会通过以人代人的方式对头脑中已有人物表象进行重新组合,创造新形象。角色扮演是角色游戏的本质属性,没有角色扮演就不是角色游戏。幼儿扮演的角色有三类: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想象性角色。机能性角色是指幼儿通过模仿对象的典型动作来进行角色扮演的,如通过转动方向盘的动作来扮演“司机”,通过挥动手臂来扮演“交警”;互补性角色是指幼儿所扮演的角色以角色关系中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如扮演“医生”是以“病人”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扮演“老师”是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想象性角色则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而来源于幼儿的想象,如“奥特曼”“蜘蛛侠”等。幼儿通常会根据自己的情感取向选择所扮演的游戏角色,幼儿比较喜欢扮演三种角色:第一种是幼儿比较崇拜和尊敬的人,如教师、父母等;第二种是幼儿感到害怕的人或动物,如正在打针的医生、凶恶的大老虎等;第三种是与自己身份不同或低于自己身份的角色,如婴儿小动物等。幼儿做出上述选择主要与他们的情绪情感取向、性别差异、对角色的熟悉程度有关。

幼儿角色扮演能力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儿不能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满足于摆弄物体和重复相同的动作;第二阶段,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但经常会转移注意力,不能始终按照角色的规则和要求行动;第三阶段,幼儿角色意识明确,能够按照角色的要求和规则要求行动,但不能与其他角色进行有效的配合;第四阶段,幼儿的角色意识明确,能够协调角色间关系,产生相互配合、互动的角色行为,能满足共同游戏的需要和实现游戏的目的。

2.材料假想

幼儿需要借助材料完成角色游戏,幼儿通过想象将材料假想为游戏需要的某种物品,这就是以物代物。例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把石头当作面包,把树叶当作菜,把枕头当作娃娃等。由于不同的幼儿对同一物品会有不同的想象,因此也就会有不同的用法,而幼儿要想在游戏中达成共识,共同游戏,就必须借助语言,把自己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别的幼儿能够理解与接受。如幼儿指着积木说“这是饼干”,指着沙子说“这是米”。这样,个人的表征就变成了游戏的表征。替代物与被替代物在外形上或功能上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对材料的假想既可以由替代物引发,也可以由被替代物引发,随着假想的抽象水平不断提高,最终产生假装动作。

幼儿材料假想能力的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材料假想的模仿性。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甚至会从同伴那里抢自己没有的材料。第二阶段,材料假想的形象性。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使用材料,这些材料通常是实物或者模型,替代物非常逼真。第三阶段,材料假想的相似性。幼儿能够按照角色的规则和要求使用替代物,替代物与实物在外形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第四阶段,材料假想的抽象性。幼儿不拘泥于材料外形上的相似,更注重替代物与实物之间功能上的联系,甚至省略实物的替代物,借助于想象力用语言替代实物,如用“滴滴”声来假装开车。

3.动作情节概括(www.xing528.com)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用最简单、最直观的动作表现游戏情节。例如:现实生活中的做饭、看病有着比较复杂的情节,也包含了丰富的动作,而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往往用切菜的动作表现做饭的情节,用打针的动作表现看病的情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游戏情节进行加工处理后,只用最简单、直观的动作来表现。这样,通过选用普遍接受的最适宜的动作来表现客观世界形象的方式,使不同经验的幼儿都可以参与到同一主题的游戏中来。游戏动作与情节的概括性是角色游戏非常重要的创造性心智活动,是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基础。

4.内部规则

角色游戏的规则是指游戏对幼儿正确表现现实生活的规定。一方面包括所扮演人物(角色)应有的动作及其出场顺序,人物的态度、语言、语调及其思想感情,以及人物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包括利用材料和场地的规定。尽管游戏是虚构的,但按照规则进行的角色扮演、材料假想、情境转换等并不违背真实生活的逻辑,使游戏在真实的框架下展现主题。如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说“不是这样的,医生看病应该是先挂号才开药,先用酒精消毒,才能打针”等。角色游戏的规则不同于规则游戏的规则,后者一般是显性的强规则,往往都是在游戏前预设的,虽然游戏结束后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游戏规则,但一旦游戏开始进行,规则就是所有参与者必须遵守的,不能在游戏过程中随意更改。而角色游戏的规则是受角色制约的,扮演哪种角色就要按照相应的角色行为来游戏,游戏规则与角色责任密切相关,而且角色游戏的规则是灵活的,每次游戏都有可能生成新的规则,只要游戏参与者能够接受即可。这就是角色游戏的内部规则。

5.游戏主题

游戏主题是幼儿在游戏中所反映的一定范围的现实生活,以游戏名称的形式存在,如“娃娃家”“医院”“照相馆”等,游戏的内容、角色扮演、材料假想、动作情节概括、内部规则都服务于主题,依据主题构建起角色游戏的基本框架,形成具体的游戏活动。

角色游戏的主题来自幼儿熟悉的现实生活,主题的范围随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而逐渐拓展,主题的性质由简单的、自由的内容发展为比较复杂的、有规定的内容,由近及远、由简入繁、由片段到系统,从幼儿熟悉的家庭生活扩展到幼儿园、社区,再逐渐扩展到广泛的社会生活。幼儿对游戏主题的选择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制约:①是否有幼儿亲身经历并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②是否有幼儿愿意扮演的角色;③是否有吸引幼儿的游戏材料或游戏情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