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监狱教育矫治系统的成果与实施方案

上海监狱教育矫治系统的成果与实施方案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矫治系统,是监狱通过一系列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等,把教育内容付诸于罪犯教育改造中的所有活动。监狱成立生命教育课题组,研究设计老病残罪犯生命教育实施方案和大纲,初步形成课题成果。对监狱来说,这一模式也是教育矫正功能的切实体现。

上海监狱教育矫治系统的成果与实施方案

教育矫治系统,是监狱通过一系列教育手段、方式、方法等,把教育内容付诸于罪犯教育改造中的所有活动。对老病残罪犯监狱来说,其构成要素[12]是:

1.生命教育

老病残罪犯较之健康罪犯群体更具有现实高危性,开展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罪犯正确认识生命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树立起改造的自信心,养成健全的人格,是控制和预防狱内罪犯自杀、自残、自伤及伤害等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更是提高老病残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尤其是探索教育改造内容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监狱成立生命教育课题组,研究设计老病残罪犯生命教育实施方案和大纲,初步形成课题成果。例如,在全监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含健康教育和集体教育),组织观看相关电影并探讨生命意义,种植绿化和养育小动物,邀请市癌症俱乐部和残疾人士来监讲座交流,等等,鼓励老病残罪犯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乐观地对待生命,即使在服刑也要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2.康复性劳动

老病残罪犯虽然是特殊的群体,但他们还是有劳动能力的。为了不让他们把“监狱当作是养老院、医院”,监狱必须按照“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通过劳动改造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惩罚和教育。为此,某监狱于2008年起就提出并探索康复性劳动。该模式按照自愿参加、引导鼓励和区别对待的原则,引进以“轻松、简单、易学”的劳动项目,以社会生存技能和劳动价值观提高为管理目标,结合康复医学上的作业疗法、恢复训练而开展的劳动矫正管理模式。经调查发现,这一劳动模式得到了90%以上罪犯的认可,使他们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帮助重塑社会观和人生观。对监狱来说,这一模式也是教育矫正功能的切实体现。[13](www.xing528.com)

3.心理矫治

老病残罪犯不仅面临高墙电网的封闭环境,更要承受年老、疾病、残疾的折磨。调查发现,老年犯的心理表现主要是对老去、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惧与焦虑;病犯的心理问题普遍相对较为严重,表现为多种心理问题与生理疾病的交互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残疾犯存在强烈的自卑感以及敏感、多疑,等等。[14]因此,某监狱借助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对老病残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鉴于其心理特点,监狱没有机械地照搬照抄正常罪犯的心理矫治做法,而是在对全体罪犯心理健康评估的基础上,分类对这一特殊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团训,开展逆商教育,如:开展“生命”“我和你”等为主题的团训,对不愿表达的病犯运用沙盘进行心理咨询,等等。

4.艺术矫治

它是通过艺术本身的教育矫治功能及规律,结合艺术管理实务,辅助罪犯完成由生存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到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那么,对老病残罪犯来说,哪些艺术能够对他们有吸引力,且能真正实施?经过9年的探索,我们发现,音乐书法、绘画、舞蹈以及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不错的内容选项。例如,监狱对精神病犯进行音乐疗法,通过实验发现,参加活动的精神病犯发病率明显降低;用舞蹈来教育女犯,其中由残疾女犯领舞的《怒放的生命》在感动他人的同时,主角通过舞蹈不仅找回了自尊、自信和自强,而且出狱后也找到了工作;监狱近几年引进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三林刺绣、编棕龙、海派面塑等,都受到老病残罪犯的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