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营养学:病因和病理生理的解析

现代营养学:病因和病理生理的解析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外两组短肠综合征病例报道中,有一组83例患者,其中Crohn'病高达77%;另一组84例患者中,Crohn病也占58%。短肠综合征时主要营养物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蛋白质、氨基酸消化吸收不良程度与残留小肠长度密切相关。

现代营养学:病因和病理生理的解析

4.5.1.1 病因

成人患者可能造成SBS的主要原因是Crohn'病。国外两组短肠综合征病例报道中,有一组83例患者,其中Crohn'病高达77%;另一组84例患者中,Crohn病也占58%。其他较次要原因包括肠系膜血管梗死、放射性肠炎与肠扭转等。

小儿SBS病因近20年来有了很大变化。新生儿期最常见病因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致肠大部分切除(占35%);其次,小肠闭锁(因胎内新生儿小肠血管意外造成小肠梗塞引起)和肠扭转(肠旋转不良或肠系膜后腹壁固定不全所致)分别占了23%与18%;其他可导致SBS的疾病还包括腹裂、肠无神经节细胞症、胎粪性腹膜炎等,以及继发于血液高凝状态、先天性心脏疾患、动静脉插管不当等所致小肠系膜栓塞或血栓形成;较大儿童的常见病因则为Crohn病等。

4.5.1.2 病理生理

SBS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涉及范围很广,归纳如下。

1.消化液丧失 SBS小肠残留过短,或同时伴有部分结肠缺失,使每日产生大量的消化液(唾液0.5 L、胃液2 L、胰胆液1 L及小肠液1 L)的再吸收受到影响,以致产生明显水泻,严重时每日可从大便排出液体达2.5 L之多,从而造成水和电解质的失衡。(www.xing528.com)

2.胃肠道动力变化 小肠的运动方式包括节律性节段运动、摆动和蠕动。近、远段小肠的蠕动频率有所不同,近段快,远段慢。空肠每分钟收缩达17~21次,而回肠仅10~12次。餐后1.5~3小时到达回肠远段,5~7小时完成消化、吸收过程后进入结肠。小肠被广泛切除后,食糜在肠道的运行时间明显缩短,这将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3.消化、吸收功能明显减弱 小肠黏膜具有环形皱襞、绒毛和微绒毛等结构,黏膜细胞还含有多种酶类,因此具有很强的消化能力。短肠综合征时主要营养物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1)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短肠综合征者因小肠吸收面积减少和残存的双糖酶减少,使糖的吸收减少。又由于短肠综合征时胃酸分泌增加、肠内容物的酸化,进一步影响糖的吸收。

(2)氨基酸的吸收:正常情况下,当食糜到达末段回肠时,氨基酸及多肽已被完全吸收。小肠被广泛切除后,不仅影响蛋白质的消化,氨基酸的吸收也受到明显影响。蛋白质、氨基酸消化吸收不良程度与残留小肠长度密切相关。小肠越短,吸收越少。

(3)脂肪的吸收:脂肪的吸收主要在空肠上段进行。短肠综合征者不仅缺失了消化、吸收脂肪的大部分场所,还因短肠综合征时经常伴有的肠肝循环中断,肠道中胆盐缺乏,加之胃酸分泌亢进,小肠环境被酸化,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脂肪的吸收。与此同时,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及钙的吸收也发生障碍。另外,回肠被切除则可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