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脂类的生理功能|现代营养学结果

脂类的生理功能|现代营养学结果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上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的病人常同时伴有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从而造成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脂类的生理功能|现代营养学结果

脂类是人体必需的宏量营养素之一,主要是供给能量,也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如细胞膜、神经髓鞘都必须有脂类参与构成。此外,尚与多种生理功能有关。

3.1.2.1 脂肪的生理功能

1.供给能量,贮存能量 当人体摄入能量不能及时被利用或过多时,就转变为脂肪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脂肪细胞中的酯酶立即分解脂肪,释放出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循环,与从食物中被吸收的脂肪一起被分解,释放出能量以满足机体需要。人体在休息状态下,60%的能量来源于体内脂肪,而在运动或长时间饥饿时,体脂提供的能量更多。由于脂肪中碳、氢的含量远多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所以可提供的能量也相对较多。体内每克脂肪产生的能量约为37.7kJ(9 kcal)。

体内脂肪细胞贮存和供给能量有2个特点:一是脂肪细胞可以不断地贮存脂肪,至今还未发现其吸收脂肪的上限,所以人体可因不断地摄入过多的能量而不断地积累脂肪,导致肥胖;二是机体不能利用脂肪酸分解的2碳的化合物合成葡萄糖,所以脂肪不能给脑和神经细胞以及血细胞提供能量。

一般成年人膳食的总能量20%~30%由脂肪提供。贮存脂肪常处于分解(供能)与合成(贮能)的动态平衡中。哺乳类动物一般含有两种脂肪组织:一种是含贮存脂肪较多的白色脂肪组织;另一种是含线粒体、细胞色素较多的褐色脂肪组织,后者较前者更容易分解供能。初生婴儿上躯和颈部含褐色脂肪组织较多,故呈褐色。由于婴儿体表面积与体脂之比值较高,体温散失较快,褐色脂肪组织即可及时分解生热以补偿体温的散失。在体脂逐渐增加后,白色脂肪组织也随之增多。

2.保护脏器,维持体温 在体内,器官周围的脂肪组织对器官有支撑和衬垫作用,可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力损伤。脂肪不易散热,故能防止散热,可维持体温恒定,还有抵御寒冷的作用。肥胖的人由于皮下贮存大量脂肪,体温散发较慢,所以冬天不怕冷,但在夏天则怕热。

3.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节约蛋白质 脂肪在体内代谢分解的产物,可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使其更有效地释放能量。充足的脂肪还可以保护体内蛋白质(包括食物蛋白质)不被用来作为能源物质消耗,从而使蛋白质有效地发挥其构成身体组织等重要生理功能,脂肪这种功能称节约蛋白质作用。

4.促进食欲,增加饱腹感 脂肪作为食品烹调加工重要原料,可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能增加膳食的美味,促进食欲;食物脂肪由胃进入十二指肠时,可刺激产生肠抑胃素(enterogestrone),使肠蠕动受到抑制,导致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速度相对缓慢,延长胃内停留时间,而增加饱腹感。膳食脂肪含量越多,胃排空时间越长。

5.供给脂溶性维生素,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有些食物脂肪中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脂溶性维生素,可以供给部分脂溶性维生素。脂肪还能促进这些维生素的吸收。临床上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的病人常同时伴有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从而造成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6.内分泌作用 近年来,脂肪组织的内分泌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已发现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有: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雌激素(estroge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IGF结合蛋白3(IGF binding protein 3,IGFBP3)、脂联素(adiponectin)及抵抗素(resistin)等。现已证实,这些来源于脂肪组织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多种代谢、免疫、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是研究脂肪组织作用的崭新领域

3.1.2.2 类脂的生理功能

1.磷脂的生理功能

(1)构成细胞膜的成分:磷脂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并以脂蛋白的形式构成细胞的成分,维持细胞和细胞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由于磷脂内的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存有双键,使得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与特殊的通透性。这些膜在体内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如细胞膜只允许细胞与外界发生有选择性的物质交换、摄取营养素、排出废物。

(2)促进生长发育:动物实验表明,磷脂可使细胞发育旺盛,表现在细胞层次增多,细胞核和核仁增大,核质和角质颗粒增多。对真皮内的组织细胞也有增强作用。人或动物服用磷脂后,可见白细胞内线粒体比未服用前增多、增大,加速血红蛋白的形成和促进骨髓造血器官生成红细胞

(3)维持神经兴奋性:神经组织含有大量磷脂,以中枢神经而言,其干重的51%~54%为脂类,而其中半数以上是磷脂,因此与神经兴奋性有关。当神经膜处于静止状态时,在膜上形成三磷酸磷脂酰肌醇-蛋白质-Ca2+的复合物,膜电阻加大,离子不能通过。当加入乙酰胆碱或给予电刺激时,则能促使磷脂酰肌醇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强,此酶能水解三磷酸磷脂酯肌醇,变成二磷酸磷脂酯肌醇,Ca2+被乙酰胆碱或K+取代,膜的分子构型产生变化而改变膜的通透性,并发生去极化。此后在酶的催化下,二磷酸磷脂酯肌醇又变成三磷酸磷脂酯肌醇,后者又与Ca2+结合,使神经膜恢复到静止状态。二磷酸磷脂酯肌醇和三磷酸磷脂酯肌醇如此反复变化,便完成离子的能动输送,使神经兴奋。(www.xing528.com)

(4)构成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的成分:一磷酸磷脂酯肌醇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受体有密切关系。实验证明,两者有很强的结合力,Ca2+、Mg2+等两价金属离子能影响它们的结合,因而认为一磷酸磷脂酯肌醇可能是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的一种成分。

(5)参与多肽类激素的信息传递:用去垢剂处理心肌细胞除去膜磷脂后,高血糖素则不能使腺苷酸环化酶活化,只有在添加磷脂酰丝氨酸后,才能恢复其作用。因此,认为磷脂很可能与多肽类激素的信息传递有关,对激素的作用有一定影响。

(6)维持多种酶的活性:细胞膜上许多酶的活性与磷脂关系密切。若以丙酮除去磷脂或用特异性磷脂酶破坏磷脂,均可使此类酶活性下降或完全丧失。用磷脂酶C处理而失活的葡萄糖-6-磷酸酶,只要添加磷脂就可使酶活性恢复。这种酶称为脂类依赖性酶,包括有β-丁酸脱氢酶、去氧皮质-β-11-羟化酶、NADH-细胞色素还原酶、Na+-K+-ATP酶等。

(7)其他:磷脂还是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稳定脂蛋白的作用。因此,组织中脂类如脂肪和胆固醇在血液中运输时,都需要有足够的磷脂才能顺利进行。在胆汁中,磷脂与胆盐、胆固醇一起形成胶粒,以利于胆固醇的溶解和排泄。

磷脂酰胆碱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胆碱后随血液流入大脑,与脑中的醋酸结合形成乙酰胆碱,而乙酰胆碱是大脑中传导信息的神经递质,对思维和记忆能力有促进作用。

磷脂酰胆碱又是一种很强的乳化剂,它能有效地使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乳化,保持悬浮状态,阻止脂肪和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保持血流畅通,防止心、脑血管硬化。

肝内磷脂酰胆碱含量很高,大部分用来制造脂蛋白。如果磷脂酰胆碱不足,合成的脂蛋白受阻,肝脏脂肪就不能有效地输送出去,而在肝细胞中堆积形成脂肪肝,所以,磷脂酰胆碱具有预防脂肪肝的作用,并对肝硬化也有防治作用。

磷脂酰胆碱还能增强耐力、抗疲劳,因为磷脂可使肺泡保持良好的张力弹性,明显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能力,增加单位时间内进出肺内氧气量。同时,磷脂酰胆碱可促使红细胞膜韧性和弹性增强,防止在长时间或剧烈运动后引起红细胞破坏。红细胞能携带氧并供应肌肉、脑等组织对氧气的需要。所以,磷脂酰胆碱可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使肌肉保持旺盛的活力,增加耐力和抗疲劳。

2.糖脂的生理功能

鞘糖脂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膜组分。它主要存在于质膜外层,其疏水的两条脂肪短链以不同深度贯穿在膜脂质双分子层中,并与膜的疏水部分相互作用,有助于增加质膜外层的坚固性。鞘糖脂是髓鞘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保护和隔离着神经纤维

鞘糖脂含有的寡糖链都突出于细胞质膜的外侧面,糖链的这种特殊分布和细胞的许多功能有关,它犹如天线一样去感知外界信息,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研究表明,糖链与精卵结合、胚泡着床、肿瘤转移、细菌感染等均有关系。

神经节苷脂在脑组织中含量特别丰富,定位于富含乙酰胆碱酯酶的神经末梢膜上,表明它可能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此外,还发现神经节苷脂是一些细菌毒素、神经递质及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糖蛋白激素的受体。

近来还发现,神经节苷脂与肿瘤有密切关系。肿瘤细胞中,含有长链糖的神经节苷脂大大减少,而短链糖的神经节苷脂却大量积存。由于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与糖链长短有关,因此,肿瘤细胞因神经节苷脂糖链短缺,失去了抑制而无限制地增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