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茶童读茶诗,四人小组轮读,读懂词语和诗句

小茶童读茶诗,四人小组轮读,读懂词语和诗句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语或者诗句。

小茶童读茶诗,四人小组轮读,读懂词语和诗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体会诗人品饮茶的美妙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体会诗人品饮新茶的美妙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七碗茶歌》《喜园中茶生》、音频《七碗茶歌》《喜园中茶生》。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插图。

2.引出诗题:七碗茶歌。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插图,更直观、生动地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了解作者。

说说你对作者了解多少。

唐朝诗人卢仝(795—835),自号玉川子,范阳(今北京大兴)人。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

2.初读古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语或者诗句。

3.品读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范读,有节奏、富有韵律地感染学生。(学生作评)

(2)学生模仿读,齐读,师指名读。(教师作评)

(3)教师进行意境的渲染。

运用图画的直观效果,让学生想象古诗的画面,使其感悟古诗的意境。

理解古诗的意思: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破孤闷;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洋洋洒洒,神思敏捷;第四碗,平生不平之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

4.面对美妙的意境,根据课件上的图片,学生配乐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心情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交流诗歌意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动手实践,感悟了解

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品茶感悟,加深对诗人品饮新茶的美妙意境的理解。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品茶的区域环境,伴随音频,加深对诗人品饮新茶的美妙意境的理解。(www.xing528.com)

(四)交流总结,深化认识

1.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2.教师总结提升:学习了《七碗茶歌》,你有什么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七碗茶歌》的意境,加深了解茶文化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体验。

【教学资源】

课件:《七碗茶歌》

音频:《七碗茶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一幅《喜园中茶生》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琴曲。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韦应物写的茶诗《喜园中茶生》。

设计意图:通过插图和古琴曲,直观、生动地引出茶诗,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走入这美丽的茶园中吧!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获得了哪些资料,互相交流交流吧!(四人为小组交流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让学生通过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典故趣事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意境。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范读,用节奏、韵律来感染学生。(学生作评)

2.学生模仿读,齐读,教师指名读。(教师作评)

3.教师进行意境的渲染。

运用图画的直观效果,让学生想象古诗的画面,使其感悟古诗的意境。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与大家分享分享你们的学习体会吧。(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随机出示多媒体课件)

教师:作者欣赏茶树时想到了什么呢?面对这么美妙的意境,根据课件上的图片,让学生配乐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心情。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了解古诗大意,交流诗歌意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动手实践,感悟了解

教师播放音频,生品茶感悟,加深对诗人品饮新茶的美妙意境的理解。

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品茶的区域环境,伴随音频,加深对诗人品饮新茶的美妙意境的理解。

(四)交流总结,深化认识

1.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2.教师总结提升:“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的诗句,通过赞茶之纯洁和功效,比喻人品的高洁、高雅。

3.深化认识。该诗讲茶,也是讲人,希望通过饮茶、种茶,来培养一生淡泊、不图名利的道德情操。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喜园中茶生》的意境,加深了解茶文化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体验和感受。

【教学资源】

课件:《喜园中茶生》

音频:《喜园中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