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重点分析和教学突破策略

小学数学重点分析和教学突破策略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识并学会正确使用“=”“>”“<”,应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是小学生认识数学符号的开始,所以非常重要。突破策略一、注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引发学习需求1.出示情境图,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可以结合“3>2”这两个数的比较,引导学生用图中的情境或者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解释,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符号的认识。

小学数学重点分析和教学突破策略

重/难点

重点:运用“=”“>”“<”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难点:体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我们常把数学中的语言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正确理解这三种语言及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认识并学会正确使用“=”“>”“<”,应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是小学生认识数学符号的开始,所以非常重要。

难点分析:让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数清楚物体的多少并会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难点主要体现在“物”与“数”的一一对应上,因为学生缺乏这种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其实“物”与“数”的一一对应还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两种数学思想的运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突破策略

一、注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引发学习需求

1.出示情境图,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

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数一数情境图中都有什么,各有多少。此时,要关注学生数的结果的正确性,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中好的数数方法。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数数的小窍门,如在数过的小动物身上做个记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先把每一种事物圈在一起再数数量等。这样可以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发现或提炼数学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的比较打下基础。

2.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交流。(www.xing528.com)

①提出问题:谁和谁的数量同样多?小兔和萝卜的数量一样吗?猴子和秋千的数量相比,谁多,谁少?②组织学生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在班级内交流。③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发现更多的可比较的问题,展开充分的交流。

3.交流后,用不同的形式表征比较的结果。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兔和筐的数量、小兔和萝卜的数量、猴子和秋千的数量比较情况,再引入符号表示。如猴子是3 只,秋千是2 个,猴子的数量比秋千的多,也就是“3>2”。不宜要求学生用程式化的语言表达或记忆比较的过程,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可以结合“3>2”这两个数的比较,引导学生用图中的情境或者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解释,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符号的认识。

二、通过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1.课前,教师准备一些学生喜欢的物品,课上让他们自己摆一摆,然后再用式子表示。如先摆4 个苹果,再摆5 个梨,苹果的个数比梨的少,用式子“4<5”表示二者的数量关系。

2.教师在黑板上写上“1<4”“5>3”等这种不等关系的式子,让学生用物品摆一摆(也可以画图表示),再说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

3.同桌两人一人画,一人写出相应的式子,然后两人交换角色。同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不同的比较方法,应鼓励学生创新的意识和方法。

在操作活动中,始终离不开交流,注意引导学生用相等(等于、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这样的语言进行交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的方法。

突破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示范,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如何思考和回答问题,这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但要避免机械地套用模式化的语言,鼓励学生用自然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理解,结合具体情境抽象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最多,谁最少”等数量关系。一一对应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方法和数学思想形成的启蒙,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