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识几和第几-重难点分析与教学突破策略·小学数学

认识几和第几-重难点分析与教学突破策略·小学数学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表示物体有多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数的基数含义;第几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数的序数含义。突破策略一、情境体验和亲身实践,认识几和第几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并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

认识几和第几-重难点分析与教学突破策略·小学数学

重/难点

重点:能区分几个和第几。

难点: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几和第几是自然数所具有的两项基本含义,掌握几和第几能丰富学生对自然数的理解,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用数表达物体的数量和顺序。几表示物体有多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数的基数含义;第几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数的序数含义。

难点分析:学生对数数有了很深的认识,学前已经会数很多数了,他们对几表示基数含义理解得很好。但在几前面加上“第”表示序数的含义就感觉有些模糊、有些抽象。第几也是相对的,掌握第几必须结合一定的位置关系,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很高。

突破策略

一、情境体验和亲身实践,认识几和第几

1.出示情境图(如图1,见下页),让学生观察画面,并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如果说队伍前面背书包的小朋友排第1,那穿白色上衣的小男孩排第几,他的前面、后面各有几人?

2.从图上看,一共有6 人在排队买票,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及前后各有几人都很清楚。背书包的小男孩买完票先进植物园了,那穿白色上衣的小男孩现在排第几,他的前面、后面各有几人?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用这种变式的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感知第几也是一个相对的序数,同时也能把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联系起来。(www.xing528.com)

3.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课上找几名同学创造一个排队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感知序数的含义。也可以把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表演,要充分相信学生,因为小孩子天生就是表演家。这样学生就能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感受知识,同时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真好玩。把枯燥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就能为学生喜欢学习数学打上兴趣的底色。

二、动手操作,深化感知,突破对第几的深刻理解

1.学生拿出4 个不同颜色的小圆片和1 个矩形纸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看看矩形纸片在什么位置。这种活动操作起来简单,课堂价值高。

2.教师说要求,学生根据要求摆学具。如果把矩形纸片放在第3的位置,可以怎样摆?学生动手摆,教师观察并相机指导。待学生摆完后,教师组织交流,为什么矩形同样是放在3 的位置,全班摆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确定了矩形的位置后,其他4 个圆片的位置是任意摆放的,所以结果是都不一样的。同时,也为后继学习排列做了铺垫。

3.小学生还是天生的画家,让他们画出几个自己喜欢的物体,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加强语言的交流,培养数学学习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三、设计游戏让学生区分几和第几,达到整体突破的目的

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小火车”,围绕教室的过道“开火车”,其余的学生观察组成“小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的位置,并与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小火车”改变运动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学生观察并说出教师和各位同学在队中的位置。也可以随时增加或减少人数,以增强游戏的互动性。

突破反思

让学生充分利用情境图感知自然数的两个含义。排队是生活中常有的事,虽然情境图提供的是一个静态的排队买票场景,但我们可以假设最先买到票的人走了,后面的人前移了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排队的位置变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自然数两种含义的理解。同时,教师要联系生活,多利用身边的事物和学生熟悉的事物来教学,如学生考试时的考场、考号,看电影时的座位号,在银行办业务时的排队号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