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明华
昭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走进大门,绕过泥坑,就到了石梯旁。石梯应该是就地取材搭建而成的,并不齐整。却是因为它的不平整,多了几分原生态的美。几百个阶梯,没有两个是一样宽的。石梯两旁栽满了花草树木,这一株正在开花,那一棵正在结果,好看极了。阵阵花香从石梯旁传来,使人心旷神怡。
继续往前走,依旧是树木成林,绿意葱郁。这时,一棵大树吸引了我。树干非常粗,要三四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围住它。这棵树正在茂盛的时期,那翠绿的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些小扇子在风中摆动着,发出“沙沙”“沙沙”的声响,多像一首动听的歌谣呀。仔细看那树枝,长有尖尖的小刺,你若碰到它,肯定会被刺出血来。这真是一棵奇怪的树,可惜我不知道它的名字。
登上山顶,就到了昭山寺。寺庙里有很多尊金菩萨,有的笑盈盈的,有的凶巴巴的,有的手持经卷,有的脚踩宝葫芦……各有各的神态,各有各的模样。诵经的和尚穿着黄色的袈裟,闭上眼睛,敲打着木鱼。来往的香客在不同的菩萨面前磕头、跪拜,大概是在祈安祈福吧。和尚都很严肃,来往的香客也神情凝重。我三岁的妹妹,平时活泼得像只猴,小嘴巴一刻也不能停。而在这样的氛围中,她也是一脸的认真,满眼的虔诚。到了磕头的地方,也规规矩矩、有模有样地磕起头来。
站在昭山寺向下望,昭山大半景色尽收眼底。昭山的树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山间的野花开了,红的、黄的、蓝的点缀在这无边的绿色当中,显得格外俏丽。远处的村落、田野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那么安静,那么秀丽。(www.xing528.com)
从昭山寺下来,顺着石梯走,就来到了山脚下。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湖边尽情地拍照。湛蓝的湖水泛起层层涟漪。微波粼粼的湖面上,铺了许多荷叶。碧绿的荷叶就像那湖里的绿瓷盘子,那盘子里还装着颗颗闪闪的“明珠”呢。
我走在岸边,看着这山,看着这水,不觉就醉了。
名师点评
小作者以移步换景的顺序构篇。第一段,总写昭山的美丽,为中心句。第二段写“走进大门”看到的景色,第三段写“继续往前走”看到的景色,第四段“登上山顶,就到了昭山寺”,写昭山寺的景色,第五段“站在昭山寺向下望”,写俯瞰的景色,第六段“从昭山寺下来,顺着石梯走,就来到了山脚下”,写山脚下的景色。第七段总结。移步换景的写法,层次清楚,能给读者全面的印象。
小作者注意了各处描写的重点。如走到石梯,以描写两旁的花草树木为重点。再往上走,以一棵古树为描写对象。到了昭山寺,以佛像和僧人为描写对象。小作者巧用点面结合,在描写中,既有面的描写,又有点的描写。“继续往前走,依旧是树木成林,绿意葱郁”,这是面的描写,而其中的古树,是点的描写;写香客的神情严肃,是面的描写,写妹妹的举止表现,是点的描写。将自己看到的风景分个主次,将描写方法进行变化,这样,才能灵活生动地展现一个地方风景的特点,而不是像记流水账一般空洞无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