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借助助读系统,领略美景与感悟

借助助读系统,领略美景与感悟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部编教材文言文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由“阅读提示”“注释”“思考探究”等组成。这些助读系统兼有助读和作业的双重功能。如《与朱元思书》正文之前的“阅读提示”,介绍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学习重点。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如《三峡》中“清荣峻茂”,一字一景,景中有情,描绘三峡春冬清幽秀美、情趣盎然的景色,暗含作者的赞美之情。

借助助读系统,领略美景与感悟

部编教材文言文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由“阅读提示”“注释”“思考探究”等组成。这些助读系统兼有助读和作业的双重功能。阅读时,利用这些抓手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如《与朱元思书》正文之前的“阅读提示”,介绍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学习重点。

正文之后的“思考探究”,帮助我们明确该文的学习目标,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要落实的知识能力点。如《与朱元思书》“思考探究”中的第一题“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就在引导学生探究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学生根据前几课习得的赏景方法:(1)多角度观察景物,如俯视、仰视、远观、近看等;(2)多感官探究景物,如听觉、视觉、嗅觉等;(3)多方法描绘景物,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的结合,声与色、光与影、明与暗、浓与淡的变化等来学习这一课。如文中第二段从视觉的角度,俯视江水,突出其“异”。“缥碧”“千丈”“见底”分别从正面写水色、水深、水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从侧面突出江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突出水流湍急。这样全方位表现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www.xing528.com)

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思考探究”第二题指引我们学习写景类文章还要体会作者蕴含在景物中的情感。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如《三峡》中“清荣峻茂”,一字一景,景中有情,描绘三峡春冬清幽秀美、情趣盎然的景色,暗含作者的赞美之情。情还可以在抒情议论之中,如《答谢中书书》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作者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知人论世也是把握情感的一种途径,如《记承天寺夜游》中,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苏轼生平、思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就能更好地理解“闲人”二字所包含着复杂的意味,有被贬谪的悲凉,有赏月的欣喜,有漫步的悠闲,有自我排遣的旷达,有人生的感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虽然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中,可以感受到诗人那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之情,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恬静心境和旷达情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作者赋予了富春江“异水”“奇山”争相向前、往上的情感、生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对生命的礼赞。“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的理解是这篇文章的难点。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回归自然、消极遁世的心理?甚至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他遭遇了什么?学生很难理解此中深意,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梳理整合,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的思维品质。如在课堂上,让学生结合搜集的作家作品的资料介绍,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从“知人论世”中突围,明白这两句是因景生情、因情明志的写法。作者编撰史书,触及当朝皇帝痛处,被毁书罢官,政治失意使作者产生退隐之心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