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熙和湾:景点故事

文化熙和湾:景点故事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元宵张灯的魅力毕竟是挡不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元宵花灯在内的汉族民俗文化,反过来征服了北方少数民族,为北方民族所接受,进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可见民间百姓在花灯下盛装狂欢的程度不减前朝。有清一朝,“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的传统发型遭遇了血腥,但元宵花灯照样风靡全国。

文化熙和湾:景点故事

从12世纪开始,金、元、清等北方游牧民族相继入侵中原。期间,有的统治者曾运用过国家机器禁止元宵节的习俗,强迫汉人接受该民族的文化习俗,例如金世宗在大定十年(1170)就命宫中元宵不得张灯。但是,元宵张灯的魅力毕竟是挡不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元宵花灯在内的汉族民俗文化,反过来征服了北方少数民族,为北方民族所接受,进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京都元夕》写道:“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是金国统治者皇城脚下的元宵花灯情景。

元曲作家马致远《仙吕·青哥儿》里有一首《元宵》:“春城春宵无价,照星桥火树银花。妙舞清歌最是他,翡翠坡前那人家,鳌山下。”无名氏有一首《正月》:“春气早,斗回杓。灯焰月明三五宵。绮罗人,兰麝飘。柳嫩梅娇,斗合鹅儿闹。”——可见民间百姓在花灯下盛装狂欢的程度不减前朝。

有清一朝,“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的传统发型遭遇了血腥,但元宵花灯照样风靡全国。两广总督阮元的《羊城灯市》:“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这是一幅羊城灯节的鲜活多姿的油画

清末诗人姚元之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这种疯狂可能是诗人家乡桐城县城的元宵节。(www.xing528.com)

清末诗人宋令修的《上元夜》:“软绣明如昼,香尘一径通。笙歌人影外,箫鼓月明中。火树连春晓,华灯彻夜红。风来弦管近,疑是在帘栊。”——展现了偏远山区四川富顺县城的元宵繁华。

俱往矣!行文至此,我们的历史穿越也要告一段落了。回望千载岁月,花灯样式一代又一代地翻新,从蜡烛到电灯,从灯笼到高科技灯光,越来越令人炫目、令人陶醉。这光亮中焕发出来的悠远诗意、浪漫情调、拳拳情意,总是使我们那么依依不舍,流连忘返,心向往之。

【相关链接】

玉漏银壶:古时候没有时钟,靠“玉漏银壶”计时,具体方法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就可按度计时,击鼓报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