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通史.中华民国卷:春节、火树和冬祭——节俗礼仪

甘肃通史.中华民国卷:春节、火树和冬祭——节俗礼仪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节是人们最重视、最隆重的节日,民间称为过年,民国以后称为春节。渭源一带妇女、孩子在门口焚香,称拜七。河西张掖、山丹等地用线密缀火香在小松株上,称为火树,这是古时火树银花的遗俗。十月朔日为下元节,俗称鬼节,是为秋祭。冬至节,为冬祭,有祭祖先和亡故亲人、拜访尊长师友的礼俗。藏族的时令节日以藏历为准,岁末也举行迎新年习俗。

甘肃通史.中华民国卷:春节、火树和冬祭——节俗礼仪

二、节俗礼仪

1.时令节俗。传统时令节俗是民间生活的重要内容,民间谚语有“四大节,八小节,二十四个末末节”之说。时令节日蕴涵着祭祀、团圆、走亲访友、欢庆等意义。

春节是人们最重视、最隆重的节日,民间称为过年,民国以后称为春节。春节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也有延续到正月末的,期间有各种民俗活动,祭拜祖先、迎众神,有的地方只迎灶神,燃爆竹柏香于庭院,在中厅摆放蒸馍、百果、酒肉等食品。早饭后,家长率家中长幼依次到宗亲、邻居家拜年,拜年需多日才停。过年期间,同村的人道路相逢,互相作揖道贺。有的地方初一上坟祭拜祖先和亡故的亲人。从初一到初十,以天气阴晴占卜五谷动物的吉凶,有“头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果、十菜”之谚。

初五为送穷日,各地送穷的礼俗不同,平凉等地把土送到野外;灵州、泾川等地把香表、垃圾清扫出门;河西的一些地方制作饼子,谓之补缺陷。洮州地方扮演故事行傩礼,并有拔河的习俗。初七为人日,陇东各地有招魂的习俗,晚上人们击铜器,呼唤亡故的亲人;妇女、孩子怀揣饼子,到街上焚香招魂,或在门口挂招魂灯。渭源一带妇女、孩子在门口焚香,称拜七。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家家蒸面灯笼,互相馈送,夜间祭祀天地、祖先;庙宇搭布棚举办灯会,张灯结彩,锣鼓喧闹。在人口密集的村落和城镇,正月十三日家家便开始挂上灯笼,谓之试灯,十七日谓之残灯。山丹县城有一种灯称为鳌山灯,用木板搭成两三丈的屋子,外用纱罩上,上绘有山水人物画像,内置四五百盏灯,供游人观赏。和政县在元宵夜,人们手持火炬向高处送火。河西张掖、山丹等地用线密缀火香在小松株上,称为火树,这是古时火树银花的遗俗。兰州城里的商人,共同出资制作龙灯,出游街巷,自家店铺门口也悬挂灯笼。

正月十六日,人们出游村外,拴秋千,走邻里,串亲戚,谓之游百病,有出门禳灾之意。妇女焚烧柏树枝,认为可治百病。有的地方在正月十五的前一日允许新媳妇回娘家,节后方回,谓之躲灯。渭源、灵州一带,庙里或街衢塑秦桧夫妇像,腹中空,内用火烧之,称为烧秦桧。在正月二十或二十二日,酒泉等地家家用面糊拌上芫荽烙煎饼,敬献女娲,认为可以补天地,避免天破刮风,不利于春耕。正月二十三日晚,各地都有在家门口燃七堆柴草,老幼相携来跳火的习俗,意为“燎疾”。燃完后将灰扬起占卜来年庄稼的丰歉,或留灰烬余堆煨烧,次日清晨以火种的旺熄寻验当年五谷杂粮的丰歉。

社火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届时乡村和城镇都要组织社火,各地从正月初三开始闹社火。各地社火娱乐活动各有特色,兰州附近地方打八面鼓,以男子十八人为一队,锣鼓各八,翻腾掷击,各有节奏。人们讲究年节喜庆,有许多禁忌,尤其是大年初一禁忌最多。

二月二日祭祀土神,也称为龙抬头。此日家家炒各色麦豆,称可杀虫或蛰虫,住房四周撒灶灰,称为禁蛰。

清明节是祭拜先祖和亡故亲人的日子,是四时祭礼的首祭。祭礼是汉族礼俗的重要内容,分春夏秋冬四时祭祀。春祭是清明,夏祭是七月十五,秋祭是十月初一,冬祭是冬至。清明节的祭祀最为隆重。

三月三日为上巳节,人们走出户外,到野外踏青,认为可以舒畅阳气。

四月八日为佛诞节,各地庙宇都举办各种佛事活动。

五月五日为端午节,也称为夏节。清晨在门楣插上柳条艾草,男女均佩带荷包,也称为香包,以为可以祛除不祥;儿童的脖颈手脚腕上拴五色丝绳,称为长命缕;全家饮雄黄酒,在发际耳后眼圈涂雄黄以防虫咬。(www.xing528.com)

六月六日为沐浴节,早上女孩提瓦罐到野外盛露水洗脸,午时人们牵猫狗牛羊赴河中洗浴,晒书籍衣服,以为可以防虫咬,还造酒曲制甜醅,以备酿酒,或酿醋。河西地方有煎药汤洗浴剔除疮疥的习俗,谓之丢瘤节。

七月七日为乞巧节,妇女在院里拜果茶饼食乞巧于天女。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称盂兰会,为夏祭。有的地方要上坟祭祖,设供馔,焚纸钱。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也称为秋节,家家户户蒸月饼,又名千层饼,以瓜、果、梨、枣、葡萄、月饼置于院内几上,祭月赏月。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私塾弟子要宴请师长,或携礼拜访师长;亲朋相携到附近山上登高,并饮菊花酒,吟诗酬唱。

十月朔日为下元节,俗称鬼节,是为秋祭。届时做馄饨、饺子祭奠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并用纸做冥衣冠履,谓之送寒衣。冬至节,为冬祭,有祭祖先和亡故亲人、拜访尊长师友的礼俗。

腊月初八为腊八节,有熬米粥,祭门户及六畜,馈赠邻居,到河里凿冰背到田里,以冰的气泡多寡预兆来年庄稼的丰歉,晚上在灶间放一碗水,以冰的形状验兆来年庄稼丰歉的习俗。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上天,有的地方称送灶娘娘回宫,此日俗称“小年”。

除了民间流行的时令节日,官方也有特定的时令节日,影响最大的属立春。立春前一日各地方官令各里甲杂工从业人员,即民间所谓的七十二行,齐集县署大堂点验,有的地方叫点春。这些人员装扮成各业从业人员的模样等候县官点春,点农户时,夫妇上前跪拜,赏赐银牌,待点其他行业的行头时,也依次上前跪拜,领取银牌。次日上午知县率领僚属与各业人员等咸集东郊,准备迎春。到时左列勾芒神像(为古代汉族传说掌管农事的神),右列用色纸做成的春牛或用泥塑的土牛,官民均向勾芒神像行三跪九叩礼,之后迎勾芒神像回署,分方位安置在仪门外。立春时刻官员再行拜叩礼,至此仪式才告结束,继而县官用五色鞭挞纸牛,称为鞭牛,或挞春,围观的百姓争相抢碎纸或土块,以为可避六畜瘟疫,否则会认为春气不发,麦苗不长,全年时令不和。

2.少数民族的节俗。回族的民俗节日体现出伊斯兰教宗教特色,以开斋节最为隆重,开斋日又名尔德节。回族时令以每三年缩一月,比如第一年自正月起,连三年俱正月,到第四年自十二月起,连三年俱为十二月,以此类推,三年提前一月。开斋前一月要闭斋,闭斋之日早饭在鸡鸣时分食用,晚饭在日落见星光时食用。产妇、孩子、老人等可不闭斋。从开斋前第五日起,各寺阿訇赴寺辖人家诵经。开斋节期间,家家户户制作各种精美点心和油炸食品,互相馈赠。开斋节七十日后为小年,即宰牲节,此日也要到清真寺做礼拜,制作食品,走亲访友,互相馈赠,习俗与开斋节略同。

藏族的时令节日以藏历为准,岁末也举行迎新年习俗。除夕在帐房内烧香念经,围坐喝茶。新年初一赴寺中给喇嘛磕头,回帐房吃茶,之后再赴寺,在寺外绕行十余圈,有疾病的绕寺一二十圈,磕等身头,以后每日如此,不走亲访友。初六日生产生活仍如往常。到十五日赴附近寺院等大喇嘛摸顶,喇嘛用竹竿系红布击头,被击中者欢喜异常;未击者等待击中才肯罢休。大的寺院得等四五日才能被击中,才可了却心愿。农业区的藏族过年时取冰摆在围墙上,块块相结,以多为贵。年节有许多禁忌,最禁忌年节时给人借火。

藏族聚居区的各个寺院每年都要举行几次宗教活动,正月和六月从初一到十五是寺院例行举行盛大宗教活动的日子,影响大的寺院举行的活动别有特色。各少数民族都有传统的日常生活礼俗,藏族每逢节日或亲友来访时,向客人敬献长五尺、宽二尺的哈达,接受者回送一条或日后回拜时敬献一条。哈达的颜色有白色、黄色和蓝色,以白色居多。藏族对活佛尊敬到五体投地的地步,活佛的车驾经过,撮马蹄下的尘土贴在额上,十分荣幸。洮河流域汉藏杂居地区,春秋两季有祭山的习俗,到时每家派人手持长杆嘛尼旗,插在附近的高山上,认为可以避祸得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