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体对社会心理刺激的应对机制—现代实用预防医学

人体对社会心理刺激的应对机制—现代实用预防医学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的生理始基,使个体具有不同的相应心身疾病的易得性。溃疡病的生理始基是胃蛋白酶增高,即发病前患者的胃蛋白酶前体胃蛋白酶原水平高出一般人,但并非有溃疡病生理始基的人一定会得溃疡病,只有生理始基和社会心理刺激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会导致溃疡病的产生。

人体对社会心理刺激的应对机制—现代实用预防医学

(一)认知评价

认知评价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并对面对刺激时可动用的资源进行评估。认知评价直接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活动和心身反应。积极的评价可使生活事件成为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动力,将人引向健康;消极的评价将不愉快的体验指向自身,可使生活事件成为人生无法摆脱的阴影,将人引向疾病。有许多因素影响认知评价过程。

1.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通过影响个体的适应能力、对生活事件的感知、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等方面对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产生重要的影响。病人依其人格特征来体验疾病,并建立了对特殊应激的反应模式,产生不同的应激反应及心身反应结果。美国心理学家Friedman等发现A型性格与冠心病发病有密切关系。C型性格者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3倍。而有研究发现长寿老人B型倾向的性格占83%。同样一种疾病发生在不同个体,其病情表现、病程长短转归都可能不同。

2.应对策略

指个体针对生活事件及其影响所采取的各种策略,不同的应对策略对生活事件给机体造成的影响各异。可采用应对方式问卷测量被测者的应对策略。个体采取的应对策略,与人格特征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内向和情绪不稳定特征的人,其应对策略的有效性明显低于外向伴情绪稳定特征的人。陷入危机情境的人,有人能采取积极有效的行为方式,有的人则采取自罪或自责、自伤、甚至自杀等行为方式。应激应对策略有效性的研究证实,应对策略的失败,将主要导致强迫、焦虑和恐怖的负性情绪发生。

3.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指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其中社会联系是指来自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社会支持通过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改善个体应激适应和应付能力等方面,降低心身疾病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

4.生活经历

同一类生活事件发生次数越多,心理应激的强度越低,这是个体积累了多种适应和应付能力的结果。

(二)情绪调节

不良的社会刺激可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愤怒、焦虑、悲伤等,这是人适应环境的正常心理反应,人体可以通过情绪调节系统使情绪活动恢复正常;但在负性认知评价作用下,情绪调节屏障遭到破坏时,会出现焦虑、抑郁、否认、猜疑等负性情绪反应,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导致躯体病理活动的变化。(www.xing528.com)

1.突然性的超强度紧张刺激

具有无法预料和难以接受的特点,这种应激刺激达到极高程度,可以突然突破情绪心理防线,使机体丧失适应能力,进而导致躯体生理学方面的变化。比如,亲人突然死亡、威胁生命安全突发事件、无辜的冤枉等。

2.持久性的恶性刺激

恶性刺激接踵而来,或某种恶性刺激导致长期的不良心境,或压抑的情绪反应得不到必要的疏泄等,以持续累积的方式逐渐攻克心理防线,损害自我调节功能,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并引起机体器官或组织的病理性改变。同样应激刺激条件下,人与人在情绪反应的程度上有很大差异。影响情绪反应程度的因素有性格特征、社会支持、社会经验、价值观,以及躯体健康状况等。

(三)生理屏障

社会因素通过激发负性情绪体验而引发一系列躯体生理变化,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导致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等等。这些生理反应是人体动员全身潜能以应对面临的遭遇的生理屏障。在心身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过程研究中,生理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

1.生理始基

指心身疾病患者在患病前机体的生理学特点,或生理屏障的特点,是心身疾病躯体症状的生物学基础,决定着对某种心身疾病的易感性。不同的生理始基,使个体具有不同的相应心身疾病的易得性。在地震洪水、战祸、灾荒等社会心理刺激下,并不是多数人会罹患心身疾病,对患者而言也不是罹患同一种心身疾病,这主要是由患者的生理特点不同所致。溃疡病的生理始基是胃蛋白酶增高,即发病前患者的胃蛋白酶前体胃蛋白酶原水平高出一般人,但并非有溃疡病生理始基的人一定会得溃疡病,只有生理始基和社会心理刺激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会导致溃疡病的产生。研究发现,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冠心病的生理始基,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症的生理始基,小动脉收缩敏感性增高是高血压的生理始基,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是支气管哮喘的生理始基,高蛋白结合碘者则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生理始基。

2.生理中介机制

心理社会因素作用于机体后,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中介作用使靶器官发生生理改变,产生机体反应,在刺激程度、刺激持续时间和靶器官易感性等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导致躯体功能障碍,进而导致躯体器质性疾病的发生。例如,当人们长期处于紧张情景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随之可能使全身细小动脉长期痉挛而硬化,血压持续上升,最终导致不可逆病变。可见导致心身疾病的生理中介机制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这三条中介途径其实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