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与预防措施

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与预防措施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传播引起的传染性肝炎。(一)流行特征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是疫苗可预防的传染性疾病。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传播途径主要经水、食物、患者接触等。甲型病毒性肝炎呈全球性分布,我国是甲肝病毒感染的高流行区。2012年我国甲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9岁人群抗甲肝病毒抗体阳性率为71%。生食受到HAV污染的水产品,如毛蜡、泥酣等,易患甲肝。

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与预防措施

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传播引起的传染性肝炎。

(一)流行特征

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是疫苗可预防的传染性疾病。研究表明HAV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症状(黄疸)出现前后2周。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传播途径主要经水、食物、患者接触等。易感人群主要为儿童。

甲型病毒性肝炎呈全球性分布,我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是甲肝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感染的高流行区。我国自1951年建立传染病报告系统以来,甲肝流行趋势与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明显改变。2012年我国甲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9岁人群抗甲肝病毒抗体(Antibody to HAV,Anti-HAV)阳性率为71%。随着大范围开展甲肝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 A)的预防接种,我国甲肝发病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近年来维持在相对较低的发病水平,但局部地区时有暴发或流行。2005—2012年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为:

1.发病情况

我国2005—2012年甲肝报告发病数(率)逐年下降,甲肝年报告病例从2005年的73 349例下降到2012年的24 453例,甲肝的发病率也从2005年的0.056‰下降到2012年的0.018‰万,疫情相对平稳。2012年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与发病最高的2007年相比,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下降了94.32%和95.92%。

2.人群分布

2005—2012年报告甲肝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年龄组越大,报告甲肝病例数越少。2005—2012年报告<15岁儿童甲肝病例数占当年病例数的30%~40%。从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可见,甲肝发病的数量每年都在减少,甲肝的发病数量在婴儿期为最高,0~14岁之间是在下降,15~54岁上下波动较为平缓,在55岁之后逐步下降。

3.地区分布

2005—2012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均有甲肝病例报告。2005—2012年甲肝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其中西南地区6个省报告的病例数占全国总报告病例数的25%~33%,西北地区5个省报告的病例数占全国总报告病例数的17%~25%。2005—2012年甲肝报告发病率居前位的省(自治区)有甘肃、宁夏、贵州、云南、青海、西藏、新疆,其中宁夏2007年甲肝报告发病率最高(0.39‰)。

4.季节分布(www.xing528.com)

2005—2012年,全年均有甲肝病例报告,未见明显的高发月份。

5.职业分布

2005—2012年甲肝发病主要发生在农民、学生、家务和待业人员、散居儿童中间。2012年在农民中甲肝的发病数量为11 157例,占45.6%;散居儿童的发病数量为2615例,占10.7%;学生的发病数量为2732例,占11.2%;待业人员占1666例,占6.81%;离退人员1207例,占4.93%。

(二)危险因素

1.不洁饮食

不洁饮食是甲肝的主要危险因素。生食受到HAV污染的水产品,如毛蜡、泥酣等,易患甲肝。

2.卫生条件

卫生条件差是甲肝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预防与控制

为有效地预防控制甲型肝炎,中国甲肝的防控策略与措施主要包括:(1)继续加强甲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提高适龄儿童接种率。(2)加强饮食卫生、水源的监测与监督,努力做到从水源和食物切断HAV传播途径,确保群众饮食及水源符合卫生标准。(3)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增强自身防病意识。(4)建立高质量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提高流行病学监测敏感性及实验室诊断率,精确描述我国甲型肝炎流行水平和流行模式,尽早发现甲型肝炎疑似病例,尽早采取措施,早隔离早治疗。(5)学校和托幼机构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仍然是暴发疫情的重点,要提高学校对甲肝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队伍应急能力,积极应对甲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