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空交错法:灵活、新颖,提升写作能力

时空交错法:灵活、新颖,提升写作能力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指导时空交错法,就是以时间的先后推移为经,以空间的方位变换为纬时空交错、经纬交织的方法进行谋篇布局的一种写作方法。时空交错法的特点是:灵活、新颖,有利于头绪清楚地叙述复杂事件和场景。很显然,这种双线手法的主要特征就是:古今时空交错。不能一知半解,不能为了时空交错而时空交错,这样,很容易弄巧成拙。时空交错叠加,朦胧的影像与母亲依稀的面影相互交融。

时空交错法:灵活、新颖,提升写作能力

课堂指导

时空交错法,就是以时间的先后推移为经,以空间的方位变换为纬时空交错、经纬交织的方法进行谋篇布局的一种写作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从“纵”向串联在一起,又可以从“横”向外扩延。既保持时间的连续性,又注意空间的并列性。时空交错法的特点是:灵活、新颖,有利于头绪清楚地叙述复杂事件和场景。它适用于游记,参观记和一些人物、事件、情节等较为复杂的文章。

学生运用时空交错法时,往往会将古今不同时间的事件、人物进行交错,所以在此类古今交错的文章中,一会儿是写古人的经历的发展,一会儿是写今人的经历的发展,在具体的行文中,一古一今交叉出现,并行不悖。很显然,这种双线手法的主要特征就是:古今时空交错。也就是说,通过古今人物抑或事件的相互映衬、对比,共同表现同一主题。在中考考场上,这类作文往往会因形式的新颖别致而受到特别的关注。

采用这种手法要注意的是:

1.对于古人的经历(古代事件)要熟悉,既有正确深刻的认识,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一知半解,不能为了时空交错而时空交错,这样,很容易弄巧成拙。要做好这点,在平日的文言文学习中,就应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采用拓展阅读、反复思考阅读等多种方式,把文言文读透。

2.注意古今经历(事件)之间的联系。一般说来,两者之间要有类似或对比的关系。类似,双线之间就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对比,双线之间就形成相互比较的关系。并且,两者都能为表现主题服务。不能表现主题的,再好的双线结构也是无价值的。

3.注意古今之间的衔接。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叙述中要注意古今内容的过渡、照应;二是将两者的联系点明。后者用得较多的就是通过议论或抒情点明主旨的方式将古今统一起来。

名家示范

寻 梦

季羡林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浸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赏析点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身处异国他乡,思乡怀亲之情常常油然而生。朦胧的梦境、模糊的景象、惆怅的心情,交相辉映、如梦如幻。作者因梦而醒,然后再去捉梦,思绪飘飞:哥根廷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老教堂、有点古怪的塔尖、晦暗阴冷的色调,与作者孤独、凄清的心境相映照;故乡屋后的大苇坑、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久违的情境在眼前闪烁,令作者魂牵梦萦。时空交错叠加,朦胧的影像与母亲依稀的面影相互交融。

结尾反问上苍,祈求给“我”一个清清楚楚的梦,如泣如诉,凄苦哀怨,体现了对母亲极其浓烈的思念之情,感人肺腑。

考场作文

我和屈原面对面(www.xing528.com)

我来到了汨罗江,在江边站着一个人,披散着头发,边走边唱,身体和相貌如树叶般干枯,脸色憔悴,他似乎一直在这里徘徊,面对着江水抒发内心的惆怅之情,我来到他身边:“先生请问你是?”

先生答:“一个既将离世的‘废人’罢了。”

“先生,你何出此言呀?”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难道不是废人吗?”

“你是屈原?那您怎么会来这里呢?”

“怀王受惑,客死他乡,襄王继位,令尹指使,将吾放逐,吾便来此。”

“那您怨恨吗?”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但我怨恨的不是朝廷,而是这不公平的天道啊!也许只有这清澈的江水,才是我的归宿。”

“先生,俗话说:‘蝼蚁尚且偷生’,不要轻易放弃生命呀。您看那些高官,他们不是照样吃着俸禄,无忧无愁,侍奉怀王左右吗?一个人的道路有很多种,您为什么偏偏选择寻死呢?”

“不,我是屈原,我宁愿跳入长流的江水,葬身于鱼腹中,又怎能让纯洁的品德,蒙受世俗的尘垢的污染呢?我听说:‘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先生如果您这样离去,放得下楚国吗?放得下天下吗?”

“回想楚国,怀王在世时,内政和外交均失利,兵挫地削,失掉了六郡,最终还死在了别国,被天下人笑。襄王在朝,疏离人才,留下小人来辅佐自己,然而家破人亡的事接连发生,保住楚国已很难,我怎能放心离去呀!”

“听你所言,楚国即将灭亡,但您还可以留下帮助襄王不断走出困境,重振楚国呀,为什么偏偏要寻死呢?”

“哎!一个被驱逐的人,怎能再回呀,我经历了沧桑,看透了人间百态,累了,乏了,只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休息。天空乌云密布,鸟儿躲进山里,豺狼高声嗥叫,鸟儿无奈离去,鸟儿找一个栖身之所都难呀!”

“先生您的心情我无法理解,但是您宽广的胸襟令我敬佩,纵然有死去的心却仍惦念楚王、心系天下,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值得后人学习,先生……”

当我转过头来,屈原已经跳入了江中,只见江面波纹浮起,水花四溅,鸟儿高唱,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

秋风萧瑟,枯黄的树叶在秋风中纷飞,衰草在寒风中一派迷茫。

在举世混浊之时,他选择独醒;在世俗合污之际,他选择离去。他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令世人赞叹,他便是屈原。

【赏析点评】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时空交错型作文,作者将古代的屈原与自己放在了同一时间、空间,在古今之间进行了对话。从全文的对话来看,作者不仅对屈原的事迹很了解,还有很好的古文积累,让人物的对话充满思想、变得生动。

经典训练

有一座桥,连接着希望与辉煌;有一种智慧,化解了矛盾与战争。它就是对话!请你以“对话”为题,运用时空交错的方法,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写作指导:发散自己的思维,思考对话的人物。人与人对话,矛盾隔阂涣然冰释;国与国对话,化干戈为玉帛。思考对话双方的关系、对话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