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土文化:市井市民的底层文化

乡土文化:市井市民的底层文化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乡土文化则是文化层级的一个分支,它是相对于市井文化、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官方上层文化而言的底层文化。“土”则是乡土文化构成的核心元素,也是乡土文化形成的基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乡里人赖以生存、繁衍与发展的基本物质载体,才是造成乡土文化之间差异性的根本因素。有学者指出乡土文化是“植根于土地,靠血缘、地缘关系的纽带和传统礼俗维系的自然村社”。

乡土文化:市井市民的底层文化

何为乡土文化?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就连何为文化这个概念至今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中国古代,“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化”的本义是演化、分化、变化,所以《周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人文角度而言,中国古代的文化往往又泛指文治教化,常与“武力”相对而言。如汉代刘向《说苑》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可见,这是中国历代以来形成的先礼而后兵的传统。也就是首先主张“以文化之”,在此,“文化”是作为圣人推行文德的一种手段,显然,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并非一个意思。我们今天对文化的界定可谓名目繁多,较权威的是英国文化人类学泰斗爱德华•泰勒(1832—1917)从社会人类学视角给文化下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民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人类社会中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只要能够用普遍使用的原理来研究,就都可成为适合人类思想和活动规律的对象。”1952年,克鲁伯与克拉克洪合著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一书曾将1871年至1951年,这八十余年的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做了统计,竟达164种。而随着世界科技与人文的迅速发展,关于文化的定义显然更是有增无减。关于文化的概念再难界定,我们也得界定,否则就失去论述的原点了。综合比较各种关于“文化”的界定,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为了生存与发展,人为地创造、传承、享用显性或隐性发生影响作用的一切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的产品总和。至于乡土文化则是文化层级的一个分支,它是相对于市井文化、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官方上层文化而言的底层文化。

乡土文化,首先由“乡”和“土”两部分构成。“乡”是乡土文化构成的空间范畴,是乡土文化丰富性与多样性的行政性隔离体,《说文解字》中的“乡”是“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可见,“乡”是从行政方面对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进行区别的,于是,“乡”则成为划分不同特色的乡土文化的行政性指征,也成为了联系同一个行政区域内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俗话所说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诗歌所写的“月是故乡明”“乡音未改鬓毛衰”皆是这层意思。“土”则是乡土文化构成的核心元素,也是乡土文化形成的基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乡里人赖以生存、繁衍与发展的基本物质载体,才是造成乡土文化之间差异性的根本因素。《说文解字》将“土”解释为:“地之吐生物者也。”故此,人类,尤其是土里刨食的乡下人是须臾无法与土地分离的,他们的衣、食、住、行包括思维活动都是“土里土气”的。讨论到这里,似乎乡土文化的涵义也就明晰了,即:人类在乡土社会的世代实践中创造的、享用的、传承的、相互影响的一切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的产品总和。这其中既包括乡土社会里物质形态的诸如住宅庙宇、牌坊塔庙、先贤祠堂、先人坟墓等建筑;鞋帽衣裙等服饰;煎炒烹炸、蒸煮焖炖等饮食、农耕渔猎等工具、杯盘碟碗锅碗瓢盆等器具、车船马轿等代步工具;也包括精神形态的诸如文学艺术、风俗禁忌、伦理道德、乡规民约、年俗节日等;同时还包括耕田渔猎、走亲访友、上庙赶集、寻医求药、请神问卜、婚丧嫁娶等动态性的实践活动,这一切均属乡土文化的范畴。有学者指出乡土文化是“植根于土地,靠血缘、地缘关系的纽带和传统礼俗维系的自然村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诉说的都是封闭的乡土中国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