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关键创造价值的关注点

人:关键创造价值的关注点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的答案就是行动起来,取得正确的引领,关注“人”的因素,夯实基础,不要急于求快,而是要稳打稳扎。而无论是失败的案例、错误的做法,还是正确的开展,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设备的确是工厂赖以创造价值、制造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的关键,但是,同样一个创造价值的关键是“人”。实际上,我所分享的这些关注点,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因素“人”而展开的。

人:关键创造价值的关注点

持续改善追求实现零损失。而全员投入的参与,是向着这一目标无限接近的必要保障。

我们在前面的一系列章节里分享了从领导发挥带头作用抓起,关注改善团队的二八原则里的坚定的支持者和高调的反对者,然后逐步扩展到更多的人员,乃至全体团队成员,并在整个过程中,时刻注意开展赋予目的的对话,激励团队,开展各种具有仪式感的活动,做好变革管理,以此来帮助我们实现全员投入的参与。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做好思想准备,持续改善的变革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富有挑战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当你跟团队提出要实现零损失时,你所面临的反应,很可能是绝大多数团队成员都觉得那是个天方夜谭,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想一想看,要把大家从天方夜谭的看法,带领到人人投入的参与改善,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会有多大。

而如何去消除这巨大的差距呢?我的答案就是行动起来,取得正确的引领,关注“人”的因素,夯实基础,不要急于求快,而是要稳打稳扎。

这点在很多开展持续改善的企业中得到了验证。在我从事推动、辅导企业开展持续改善活动的过程中,我不但经历、见识了非常多的失败案例、错误做法,也看到了持续改善活动的正确开展,以及给企业所带来的种种好处。而无论是失败的案例、错误的做法,还是正确的开展,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

不少开展自主管理活动(AM)失败的工厂,都是因为忽视了“人”的因素,而只把关注点放在了设备上。设备的确是工厂赖以创造价值、制造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的关键,但是,同样一个创造价值的关键是“人”。我们的设备,需要人来操作、监管,即便是大量采用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工厂,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还是需要人的参与,而更加前端的环节,例如新设备的开发、设计、选型,也都是要依赖人的参与。(www.xing528.com)

早年当TPM的模式被引入到西方国家时,就发生了很多水土不服的情况,不少是因为忽视了“人”的因素而导致的。自主管理活动在其起源地的日本,被叫作自主维护,很多西方国家工厂的生产人员,光是看到“维护”(Maintenance)这个字,就已经不买账了。“我是生产人员,为什么要去做维修人员应该做的事儿?”这是当时人们普遍的疑问。这也是为什么,自主维护支柱在很多地方被改名为自主管理支柱(Autonomous Management Pillar)的一个缘故。

而这个问题,在日本的文化下,就不会碰到。日本人在企业组织行为上,素以循规蹈矩、尊重规则而著称。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在日本读书和打工多年,她跟我分享过一个她当年在便利店打工的经历,对这点是一个很好的注脚。那家日本的便利店,要求店员在补充货架上的饮料等商品时,必须将货架上现有的饮料全部取下,将新补的饮料放到货架的最深处,然后再将取下的饮料放置回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做到先进先出。我的这位朋友也认同先进先出的原则,但是她想,反正旁边的一格货架是空着的,把新的货品从空着的地方,伸进去绕到要补充的货架上的货物后面,不就好了?这样还不用费力去将货架上的东西取下来再放回去。(坦率地说,我同意我这位朋友的做法,毕竟取下来再放回去,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增值的浪费。)但是,她的这种尝试,遭到了店长的阻止。理由呢?理由就是,规定是必须先取下,补货,再放回去,所以就必须按规定做,除非公司规定改变。

我想,对于规则的尊重执行,这是为什么TPM在日本容易成功推行的一个原因之一。

最近的十多年里,很多中国的企业、工厂开始推行TPM,不少工厂也都面临着来自“人”的挑战。在自主管理活动推行中,普遍的疑问,也还是“生产人员为什么要管维修”。而领导团队接受不了控制和改善的两顶“帽子”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这些都让持续改善之路的初始,就碰到了极大的障碍

我在前面章节里给大家做了很多我看过的、经历过的种种错误、失败案例的分享。实际上,我所分享的这些关注点,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因素“人”而展开的。认识到控制、改善是日常运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到“人”们更好地接受持续改善的开展其实是日常就在做的事情,如何将改善做到有效,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认识损失、打破壁垒、关注创造价值的关键,可以帮助“人”树立正确的改善理念;赋予目的的对象,当然是“人”,这包括对持续改善的推动起到关键作用的领导团队,也包括改善能够扎根所需要获取滋养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团队。我们用改善团队的二八原则来将企业的团队,区分为坚定的支持者、高调的反对者和“沉默”的大多数,以便我们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也是关注“人”的因素,而不只是一味地强调工具、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