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哲学思想解读:揭示‘三圣三古’传说

孔子哲学思想解读:揭示‘三圣三古’传说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易》居群经之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汉书·艺文志》云:“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把这部极具影响力的重要经典归结为三个时代、三位圣人的集体创作。南宋朱熹以“《易》本卜筮之书”为由,在《周易本义》中恢复《经》《传》分设原状。伏羲画卦、文王系辞只是古人的传说。而孔子传述《周易》则有历史文献的详明记载,并已为当代文物考古所证实。

孔子哲学思想解读:揭示‘三圣三古’传说

《周易》居群经之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汉书·艺文志》云:“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把这部极具影响力的重要经典归结为三个时代、三位圣人的集体创作。最早一位圣人是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伏羲氏,他将一长(称阳爻)二短(称阴爻)两种线条叠为三层,创造了八种简单而奇特的图象符号,名为八卦,象征宇宙自然与种种事物。接着是中古时代的圣人周文王,他将八卦中的任意两卦相互重叠,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在卦后加注文字,称作卦辞。他的儿子周公旦又在每卦六爻后面分别加注文字,称作爻辞,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六十四卦卦象、卦名和卦辞、爻辞合为一体,构成原始的《周易古经》,最初用于王室决策咨询,预测吉凶祸福。后来逐步发展为民间占卜。占卜其实包括筮占和龟卜两个方面。龟卜早于筮占,它通过烤炙龟甲,视其裂纹布局推断吉凶。筮占则运用蓍草(后改用竹木签支)按一定程序取数,求得一卦与相关的爻,审察卦辞爻辞以研判事物发展的结果。

下古时代的圣人孔夫子,在周游列国后,晚年返归鲁国,集编《诗》《书》《礼》《乐》《春秋》,并从道德教化出发传述《周易》。在礼崩乐坏的当时,《周易》却以独特的筮占功能备受诸侯与上层社会的敬畏,使孔子感悟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的妙旨要义,爱不释手地捧读古经,“居则在席,行则在囊”,竟至“韦编三绝”(三次翻断了串合经书竹简的皮绳)。他下决心化神道为人道,在阐释解读《周易古经》过程中对它的运作机制、推演原理与经文含义进行了焕然一新的文化改造,提出了系统周密的新概念、新范畴与新思想,使这一古代巫术文化的杰作彻底转化为一部理性文化的经典。当时也曾有人对“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迷上《周易》颇有疑惑,为此他解释说:“吾观其义耳,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从而坚定鲜明地以圣哲的理性与世俗的巫性划清界限。孔子传述《周易》的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们汇编成《易传》,包括阐发卦辞的《彖上传》《彖下传》;阐发卦象、爻象和爻辞的《象上传》《象下传》;阐发《周易》基本理论和微言大义的《系辞上传》《系辞下传》;阐发乾坤二卦的《文言传》;阐发立卦原则、意义与八卦象征内涵的《说卦传》;阐发六十四卦顺序排列因缘关系的《序卦传》以及阐发错综杂列、二卦比应的《杂卦传》;共七卷十篇,世称“十翼”。翼是翅膀,寓推动古经升腾之义。三国魏著名思想家王弼作《周易注》时,直接将《古经》与《易传》(主要是《彖传》、《象传》、《文言传》)融合互补,形成《经》《传》一体的新格局。南宋朱熹以“《易》本卜筮之书”为由,在《周易本义》中恢复《经》《传》分设原状。清代的《周易折中》亦循其体例。然《传》以《经》著,《经》以《传》显,《经》《传》不可分割已成主流共识。当今的通行本《周易》便承继了王弼始倡的《经》《传》一体古统。(www.xing528.com)

伏羲画卦、文王系辞只是古人的传说。作为圣人,他们代表了中华先祖的集体智慧。而孔子传述《周易》则有历史文献的详明记载,并已为当代文物考古所证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