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易正学:孔子哲学思想解读及修齐治平之道

周易正学:孔子哲学思想解读及修齐治平之道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中不难导出推论:第一,孔子讲述“性与天道”应在晚年,所以曾经长期追随左右的得意门生子贡也未获聆听的机缘,语气显出无奈与遗憾。但这些“道”基本上都属于具体的行为指南,综合而为“修齐治平”之道,其实没有一条可能登上“朝闻道,夕死可也”的高度。“一阴一阳”是形而上之道,它的贯彻需要形而下的实践,由“天道”延伸至“人道”,即“修齐治平”之道。

周易正学:孔子哲学思想解读及修齐治平之道

论语》引子贡语云:“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5·13)从中不难导出推论:第一,孔子讲述“性与天道”应在晚年,所以曾经长期追随左右的得意门生子贡也未获聆听的机缘,语气显出无奈与遗憾。由此又足以印证《史记》关于孔子晚年喜《易》、序《传》、读《易》“韦编三绝”的记述。第二,阅读《易传》可知,“性与天道”确实是孔子晚年阐述《周易》而提出的重要范畴,因此,子贡所言绝非空穴来风。

“吾道一以贯之”是孔子坚定不移的信念与抱负。《论语》的确记下了种种孔子所说的“道”。但这些“道”基本上都属于具体的行为指南,综合而为“修齐治平”之道,其实没有一条可能登上“朝闻道,夕死可也”的高度。因为它们都是老子所说的“可道之道”而“非常道”。事实上,言行一致的孔子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究着“朝闻而夕可死”的常道,终于在晚年通过研习与传述《周易》受到启悟,认识了“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的因由,创造性地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可道之道”展示了老子认为难以名状的“常道”,成为古代哲学史上一个石破天惊的经典命题。

“一阴一阳”之道关乎宇宙与人生本原,是千古不变的“常道”,即令在现代文明璀璨耀目的当今,它仍能以其深蕴的普遍真理性涵盖一切,甚至可以从哲理上剖解物质与反物质、能量与暗能量、星系与黑洞等诸多科学前沿难题,研析人与人、人与自然以至不同种族、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www.xing528.com)

“一阴一阳”是形而上之道,它的贯彻需要形而下的实践,由“天道”延伸至“人道”,即“修齐治平”之道。孔子在《说卦传》中明确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并且在《彖传》《象传》《文言传》和《系辞传》中生动丰富地作出了有关“修齐治平”的种种论述,从而使《周易》之道与《论语》之道天衣无缝地连结起来,互相呼应,彼此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