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通过语言品味提升学生阅读情怀

如何通过语言品味提升学生阅读情怀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人论世”“情境创设”是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的两大支架,但那也只是辅助性支架,最后都要通过“语言品味”的主支架来抵达文言文学习的彼岸。课堂上引领学生品读语言不仅是走进作品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敏感性、感知语言冲击力最有效的方法。期待今后我们能更多地立足学生、紧扣文本,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知人论世、情境创设、语言品味”的适切的支架,帮助学生跨越文言文阅读的障碍,提升学生的阅读情怀。

如何通过语言品味提升学生阅读情怀

“知人论世”“情境创设”是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的两大支架,但那也只是辅助性支架,最后都要通过“语言品味”的主支架来抵达文言文学习的彼岸。

经典的文言文遣词造句大多经过千锤百炼,文言文教学理应聚焦在语言本身,对文言文语言的体悟、品读、积累与运用应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目的。

在上《独坐敬亭山》时,教师抓住“相看两不厌”一句来引导学生品读其中的潜台词,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不厌”即“我不厌山,山不厌我”,进一步品味出“两不厌”的深层含义是:“我不厌山,我厌人”“山不厌我,人厌我”,从而感知作者被迫离开长安之后内心的抑郁之情。正是这样的深入品读,为后文赏析“只有敬亭山”作了很好的铺垫。在课堂上,学生的理解明显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诗人面对敬亭山心情释放后变得平静;也有学生在品读“只有”一词时,强调了朋友的唯一性,从而读出了诗人内心依然是无奈压抑的。就这样,在对理解有分歧的词语品读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多元理解,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经典的文言文中这样内蕴丰富的语言俯拾皆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加品读。如《项脊轩志》中,作者回忆慈母去世时有“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在回忆祖母辞世时有“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一“泣”一“号”显示了作者情感释放的过程,背后凸显的是家族衰落、自己理想近乎落空后的痛楚,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适时补充被编者删除的“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一段,深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www.xing528.com)

在上《兰亭集序》一文时,作者对庄子生死观的否定一直是个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品读了两句话,一句是作者对生死的认识:“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句是对庄子齐物论思想“一死生”“齐彭殇”的批评,研读二者的差异性,体会作者当时对生死清醒的认识与庄子“齐生死”不同,生命终有“尽”时,从而感知作者悲从中来的情感根源。

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语言大多值得细细咀嚼。课堂上引领学生品读语言不仅是走进作品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敏感性、感知语言冲击力最有效的方法。

构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支架固然有很多方法,但是乱使用反而会成为阅读教学的障碍。期待今后我们能更多地立足学生、紧扣文本,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知人论世、情境创设、语言品味”的适切的支架,帮助学生跨越文言文阅读的障碍,提升学生的阅读情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