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差异设问,提升语言品味能力

关注差异设问,提升语言品味能力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注“差异”,比较相似的语言材料,可以提升学生辨析语言的能力,养成学生主动探索语言的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比如《项羽本纪》中“霸王别姬”一段,“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经过思考,学生认为“泣下数行”只是一般陈述,如同一个远镜头,而“泣数行下”则是个特写镜头,更能表现项羽的英雄之泪,更好地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关注差异设问,提升语言品味能力

关注“差异”,比较相似的语言材料,可以提升学生辨析语言的能力,养成学生主动探索语言的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比如《项羽本纪》中“霸王别姬”一段,“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位盖世英雄穷途末路时的悲凉,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史记》是“泣数行下”,而《汉书》中作“泣下数行”,表达效果是否有别?经过思考,学生认为“泣下数行”只是一般陈述,如同一个远镜头,而“泣数行下”则是个特写镜头,更能表现项羽的英雄之泪,更好地渲染了悲壮的气氛。比较可以是在两种版本之间,也可以在一篇文章中。例如,项羽被围垓下,慷慨悲歌,左右“莫能仰视”,前面是不是也用过同样的手法,写过类似举动,请找出来,并加以比较。学生很快找到在巨鹿之战时也有这样的描写,“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虽是同样的动作,但“莫能仰视”中透出项羽面临生死抉择时的善感情长以及悲剧含量,而“莫敢仰视”则极力渲染项羽的将帅神威。项羽的悲歌形象和叱咤风云的形象,在司马迁笔下则是:“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课文题目设问:比如,项羽最后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司马迁还将他列入本纪中?我们也可以就文本空白处提问:比如,《魏公子列传》中魏公子待侯嬴甚厚,公子欲赴秦军而死,辞决侯嬴,此时嬴心中早有计谋,为什么公子第一次辞决时他不说出来,非得等到魏公子第二次去问他才说呢?以问题探究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www.xing528.com)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改变“师生问答”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质疑、解疑、释疑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问题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