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改进措施:分别对待、个体化培养、提供条件

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改进措施:分别对待、个体化培养、提供条件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经请教过一位前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我问:“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很强,可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却很一般?”记得当年我对李国豪校长说:“我们研究生的教育是教大学生的办法。”很多都是用管的办法,而不是靠启发,这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一大败笔。教育研究生首先要分别对待,因材施教;其次要提供条件,在他研究、写作中去点拨;三要能够保护学生,使其不受流行病的侵扰。要分析学生的特点,尽可能个体化培养。

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改进措施:分别对待、个体化培养、提供条件

曾经请教过一位前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我问:“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很强,可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却很一般?”

他回答:“这可能就是education和training的区别。”这话很有道理,要做training就连猴子也可以训练,而education不一样,它需要启发你去学自己真正想学的。我们的教育体制中,所有的学生都在为考试而念书,并且过分迷信院士等权威。记得当年我对李国豪校长说:“我们研究生的教育是教大学生的办法。”他说:“不,这简直是对中学生的教育。”很多都是用管的办法,而不是靠启发,这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一大败笔。教育研究生首先要分别对待,因材施教;其次要提供条件,在他研究、写作中去点拨;三要能够保护学生,使其不受流行病的侵扰。

研究生千差万别。“玉不琢,不成器”,就是要“琢”。要分析学生的特点,尽可能个体化培养。学生差别太大,但只要是有心做学问的,教师就应该点拨,而不是嫌弃他,也绝不可以随便许愿而误导其终身。学生无非有三类:一类是很拔尖的,一类是很糟糕的,当然大部分是中间层,不好不坏。宋朝程颢说过:“教学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你如果仔细地教过学生就会明白,你强调这边,学生就往这边歪,总是有偏颇,所以要求教师一个一个分析。要在你身边建立起一个小集体互相帮助,很多学生是从同学(而不是从教师)那里学的。(www.xing528.com)

我觉得教师和学生最大区别就是讲课,我讲你听,而讲课大有讲究。我自己现在的教学办法是每学期只讲五次,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我会给他们写评语。我认为我这样的教学是对的,你要点拨他,你要看他的路到底怎么走。我每年讲的不一样,每一堂都重新备课,其实备课不仅是为学生听,也是为自己讲,这样条理越来越清楚。在“知识大爆炸”年代,讲一门课是学习这门课的最好办法。专业课教材鱼龙混杂,往往能写教材的人没时间,写不了的人偏偏又出教材。

最后是防止创新路上的流行病,防止讲套话,走邪路。教师要言传身教,要保护学生不受社会的侵扰,不误入歧途。学生平庸点不要紧,可千万别让学生染上一身病,千万别去学那种走江湖的本事。这是教师的责任,当然你的能力有限,但是可以在你能力范围里把小环境搞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