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南双语教育改进措施及优惠政策

黄南双语教育改进措施及优惠政策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南州的现实表明,只懂得一种民族语文的毕业生已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黄南州的双语教学,主要是藏语文与汉语文的教学,如何处理好这两种语文的关系,是搞好双语教学的关键。(七)民族教育经费投入的优惠政策在经费投入方面,国家对民族地区采取了特殊优惠的政策。一是在项目建设方面加强了对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的经费投入,如“义教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

黄南双语教育改进措施及优惠政策

在改革开放、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民族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使用汉语文乃至外国语文,这样才能在继承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识,更好地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黄南州的现实表明,只懂得一种民族语文的毕业生已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就是要培养更多的双语兼通人才,加快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前进的步伐。

(一)大力宣传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要明确加强汉语文学习不是不要民族语文,但重视民族语文也不能排除学习汉语文的观点。黄南州的双语教学,主要是藏语文与汉语文的教学,如何处理好这两种语文的关系,是搞好双语教学的关键。在认识上必须对两种语文的性质予以科学定位。民族语文是少数民族的母语和文字,是日常交际的工具,是开发儿童智力最有效的语言文字,是在一定范围内仍发挥着作用的重要交际工具;汉语文是少数民族进一步发展自己,适应现代化需要而必须掌握的语言文字,二者是相互补充、互为条件的。因此,广大群众只要认清了双语教学的意义,思想统一了,就会支持、重视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工作就会顺利开展。

(二)确定双语教学模式

根据语言环境、师资条件和家长的意愿,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出符合实际的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使学生兼通母语和汉语,既能消除教育教学中的语言障碍,又便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在以藏语为母语的人口集中和比较集中的农村牧区中小学推行“一类”模式,即:坚持以藏语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教学;另一方面在民族杂居区的民族学校积极鼓励和倡导“二类”模式,即:坚持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教学,并认真做好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双语”教学的衔接工作。实践证明:“双语”教学的这两种模式符合我州实际,越来越显示出它旺盛的生命力。2005年同仁民族中学高三112名应届毕业生中,被录取到省内外大专院校的达108名,升学率达96%;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首届毕业的35人中,被录取到省内外大专院校的达34名,升学率达97%。

(三)建立和完善系统的“三语”教学体系

坚持“一精二通三用”的教学理念:“一精”是精通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二通”是学好全国通用的汉语言文字;“三用”是能掌握和运用英语。重视和加强适宜于“三语”教学的新教材、新大纲、新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建设,合理确定三语课程比例,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加强同其他民族学校和普通中学的交流和合作。

(四)合理选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益

自治州双语学校教材使用情况:(1)实施双语教学的各民族小学普遍使用藏语文、藏文数学教材、藏文思想品德、藏文自然教材,只有少数几所学校在使用藏文社会、藏文劳动教材。各学校基本不用藏音乐、藏美术教材。汉语文主要采用五协版《汉语文》教材,也有部分学校采用全国统编的汉语文教材,项目试验学校试用《汉语会话》教材。全州普遍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人教社新版《汉语》(专供藏族地区使用)正在小学阶段陆续使用。(2)除汉语文和英语之外,各民族中学均使用藏文版教材,部分学校初中阶段使用人教社新版《汉语》(专供藏族地区使用)教材,另一部分学校使用全国统编《语文》教材,或使用五协版《汉语文》教材。[14]

(五)以推广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简称民族汉考)制度为契机,改革汉语教学

2004年黄南州作为全省民族汉考(三级)试点之一,当年530名高三学生报名参加了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2005年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学生达596人。实践证明,推行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不仅给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汉语会考以及高考制度带来了重大改革,而且促进了汉语教学改革,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弥补了现行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中忽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不足。[15]

(六)大力发展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为保障“两基”攻坚扩大义务教育规模的需要,解决制约农村牧区普及义务教育的“瓶颈”问题,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共同实施“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即从2004年起用4年左右的时间,新建、改扩建一批以农村初中为主的寄宿制学校。同时,在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加快对现有条件较差的寄宿制学校和不具备寄宿条件而有必要实行寄宿制的学校进行改扩建的步伐,使确需寄宿的学生能进入具备基本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

(七)民族教育经费投入的优惠政策

在经费投入方面,国家对民族地区采取了特殊优惠的政策。一是在项目建设方面加强了对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的经费投入,如“义教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通过项目投入改善了民族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二是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两免一补”是指免除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的课本费和学杂费,补助贫困寄宿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免除的课本费由中央财政承担,免除的学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由地方财政承担;对民族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免费培训。如选派民族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北京、上海、广东、南京、四川等地参加长、短期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从实际出发提高农牧区教师的生活待遇。在2005年的全州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出台的中共黄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县级政府可以对在牧区连续任教8年的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浮动一级工资,浮动8年后,仍在乡以下学校任教的,从下一个月起予以固定,固定后再继续浮动。

(八)处理好民族语文和汉文的关系,要对少数民族语文采取保护政策

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切合实际的,既顾及眼前利益,又能从长远利益出发的做法。新时期的民族语言所发生的变化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但政策不能超前。要看到民族语文在少数民族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其功能的两重性:一是民族语文的使用价值;二是民族感情的价值。民族语文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它还是民族感情的承载物,是一种民族的象征符号。总之,处理好民族语文和汉文的关系,要对少数民族语文采取保护政策。

(执笔人:张海育,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教授)(www.xing528.com)

【注释】

[1]《黄南州人民政府黄南州藏族自治州“两基”工作汇报》,2011年10月。

[2]《黄南州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1305-1359页。

[3]《黄南州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1305-1359页。

[4]王远新:《青海同仁土族的语言认同和民族认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5]董艳:《文化环境与双语教育》,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68-69页。

[6]杜小明:《青海教育史》,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63-164页。

[7]《黄南教育年鉴录2001—2005》。

[8]《黄南教育年鉴录2001—2005》。

[9]《黄南教育年鉴录2001—2005》。

[10]《黄南教育年鉴录2001—2005》。

[11]《黄南州教育局黄南州双语教学调研汇报材料》,内部资料2010年4月。

[12]《黄南州教育局黄南州双语教学调研汇报材料》,2010年4月。

[13]《黄南州教育局黄南州双语教学调研汇报材料》,2010年4月。

[14]《黄南州教育局黄南州双语教学调研汇报材料》,2010年4月。

[15]《黄南州教育局黄南州双语教学调研汇报材料》,2010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