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渭源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渭源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9 年4 月更名为渭源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人。建成会川、五竹两个马铃薯种薯专业批发市场和收购网点160 多个。五竹马铃薯良种专业合作社、田源泽合作社先后获得“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积极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紧盯国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研发生产马铃薯主食产品,延长马铃薯产业链条。全县发展马铃薯加工企业2 家,其中淀粉生产企业1 家、主食加工企业1 家,年淀粉生产能力2 万吨。

渭源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概况】渭源县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全国马铃薯农业标准化示范县”。1965年甘肃省农科院在会川镇设立马铃薯试验站开始,渭源县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举全县之力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建立了马铃薯“种薯扩繁、质量监管、科研服务、贮藏销售、品牌宣传”五大产业体系和“茎尖组织培育脱毒瓶苗—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繁育原原种—高山隔离繁育原种—大田繁育—级良种”的马铃薯种薯梯级扩繁体系。2015年与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合作建成了国际马铃薯中心渭源工作站,建成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并引进优质种质资源160 个,试验种植品种达48 个,青薯9 号、冀张薯8 号、冀张薯12 号等品种已经试验种植成功。1998年成立渭源县洋芋产业发展办公室,后更名为渭源县洋芋产业发展局、渭源县马铃薯产业办公室。2019 年4 月更名为渭源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人。下设办公室、财务室、信息股、技术股4 个股室。

【种薯产业发展】

1.坚持科技引领,抓好种薯产业发展的源头。积极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成立了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地区首个工作站,建成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并引进优质种质资源160 个;充分利用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试验站的优势,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2020年,会川试验站保存种质资源642 份,开展引种和品比实验109 个品种,良种繁育14个品种。县种子站开展引种和品比实验11个品种。田地、国丰、一航、爱兰等种薯企业各开展脱毒瓶苗生产10个以上品种,开展原原种生产15个以上品种。各种薯企业每年开展5 个以上的品比试验示范和良种繁育推广。全县先后培育、引进、筛选、种植陇薯、青薯、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系)30多个,并积极探索总结高产、高效和田间管理技术,有力支撑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

2.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种薯产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种薯龙头企业6 家、专业合作社134家,建成PC 中空板组培温室1.33 万平方米,原原种生产日光温室1046 座,D 级洁净组培室800平方米、雾培系统3000 平方米、改造高架苗床15 万平方米,千吨种薯贮藏窖63 座。年产脱毒瓶苗4.8亿株、原原种5亿粒。全县年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 万亩左右,其中原种5 万亩,一级种35 万亩,年种薯生产能力达80 万吨,贮藏能力达到60万吨以上。

3.坚持种薯检测体系建设,严把种薯质量关。在完成省市马铃薯种薯抽检任务的同时,建立了县级、重点乡镇和企业自检体系,制定了《渭源县马铃薯良种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渭源县马铃薯良种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和马铃薯脱毒苗、原原种、原种、一二级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贮藏保鲜技术规程,严格执行种薯生产经营许可、种薯生产基地认定和种薯质量追溯管理制度,采取跟进企业、跟进基地、跟进田间、跟进贮藏、跟进市场的“五跟进”措施,从种、管、收、藏、销等各环节全程进行监管,保证产品质量。

4.坚持多措促营销,提升种薯供给能力。建成会川、五竹两个马铃薯种薯专业批发市场和收购网点160 多个。重点扶持国丰、田地等种薯企业(合作组织)6 家,扶持种薯专业营销组织和贩运大户600 多家。完成了“渭源马铃薯种薯”原产地标记认证,注册了“五竹”“渭河源”牌种薯商标,“来点土豆”牌系列方便食品商标;“渭河源”种薯商标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称号,“田地农业”牌马铃薯种薯获得“甘肃名牌产品”称号,“来点土豆”系列产品被全国马铃薯产业联盟授予“十大特色食品”荣誉称号。五竹马铃薯良种专业合作社、田源泽合作社先后获得“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渭源马铃薯种薯效应逐步显现,种薯销往新疆、内蒙古、青海、陕西、云南、贵州等10多个省市和甘肃省内各地,年销售量达到50多万吨。

5.坚持机制创新,形成利益联结。我县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采取“政府引导扶持、龙头企业联合作社、合作社带社员、社员带农户”的思路,探索创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形成了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其中“五统一分一标三提高”等机制得到国家扶贫领导小组的肯定。(www.xing528.com)

6.坚持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发展体系。积极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紧盯国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研发生产马铃薯主食产品,延长马铃薯产业链条。全县发展马铃薯加工企业2 家,其中淀粉生产企业1 家、主食加工企业1 家,年淀粉生产能力2 万吨。甘肃田地白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富硒马铃薯方便食品生产线两条,年生产马铃薯方便食品216 万件,年产值8640 万元,带动全县160 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3500 元以上。

7.坚持加大产业投入,推动高质量发展。2020 年,我县对马铃薯种薯产业资金投入达到6100 多万元,其中投入扶贫资金1300 多万元,投入制种大县奖励项目资金4000万元,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园(马铃薯)项目奖补资金300 万元,提前下达瓶苗供应中心项目资金500万元。

【领导名录】

主任:徐景赟(9月止)、赵俊斌(9月任)

副主任:何惠珍(女)、张宏、王孝平(11月任)

(供稿:冀巧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