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的图像与知识建构

宋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的图像与知识建构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以墨作为民窑的磁州窑,其最具特色的产品瓷枕上装饰有大量的图像,这些材料具有丰富的信息,其中蕴含了平民阶层乐于接受或追求的生活方式和时代文化。宋元时期 磁州窑 瓷枕 图像 知识作者简介:郑以墨,女,美术学博士,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宋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的图像与知识建构

郑以墨

(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石家庄,050000)

【摘 要】作为民窑的磁州窑,其最具特色的产品瓷枕上装饰有大量的图像,这些材料具有丰富的信息,其中蕴含了平民阶层乐于接受或追求的生活方式和时代文化。本文主要对宋元时期磁州窑瓷枕上图像的来源与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这些图像所构建的平民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瓷枕的功能探讨了图像在现实与梦境转换过程中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宋元时期 磁州窑 瓷枕 图像 知识

作者简介:(www.xing528.com)

郑以墨(1972——),女,美术博士,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美术考古

作为民窑的磁州窑,其最具特色的产品瓷枕上装饰有大量的图像[1],这些材料具有丰富的信息,蕴含了平民阶层乐于接受或追求的生活方式和时代文化。瓷枕与人的关系较为特殊,它应用于特定的季节和特定的场所,既可用于睡眠,也可以拿在手中把玩。就其使用功能而言,枕型的舒适程度、枕面是否光滑细腻最为重要。从观赏而论,瓷枕的外型、绘画与文字皆会进入观者的视线。瓷枕上的图像消解了枕的实体,使它更像一幅绘画或书法作品。人们在观看瓷枕时会反复翻转,以求全面欣赏图像文字的全貌,此时,图像便成为判定瓷枕是否优良的首要因素。然而,瓷枕的两种功能并非截然分开,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图像知识体系。换言之,瓷枕上的图像凭借瓷枕发挥作用,瓷枕也因图像的存在而更具可读性。

鉴于此,本文的研究将涉及以下的问题:磁州窑瓷枕上的诸多图像来源有哪些,图像的构成存在什么样的规律和模式?图像建构了怎样的知识系统,它是如何作用于观者或消费者的?作为现实与梦境的桥梁,瓷枕及其图像在此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瓷枕与人的接触中会产生什么样的视觉和触觉的效果?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中,对图像的分析不再是静止的,而是在使用状态下的动态考察;对瓷枕及其图像的文化研究不限于瓷枕本身,而是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生活之中,涉及生产者、消费者与生活观念的相互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