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元时期武汉行政地位的提升

宋元时期武汉行政地位的提升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宋时期的鄂州、汉阳均隶属荆湖北路,此路的治所设在江陵府。岳飞坐镇鄂州期间,鄂州成为长江中游的军事中心,地位逐渐提升。到了元代,武汉行政地位进一步提升。从此,武昌正式成为武汉地名的一部分。从此,武昌成为湖广地区首府的格局奠定,武汉作为区域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的地位初步形成。元政府令亲王出镇武昌,足见武昌当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宋元时期武汉行政地位的提升

赵宋时期的鄂州(治所在今武昌)、汉阳均隶属荆湖北路,此路的治所设在江陵府。其中汉阳的建制中途有所变化:北宋初年沿袭五代后周的汉阳军,其地位相当于“下州”,下辖汉阳、汉川两县,治所设在汉阳县。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曾废汉阳军为县,使隶属于鄂州。哲宗元祐五年(1086 年)复设汉阳军。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 年)又废汉阳军为县,绍兴七年(1137 年),再次恢复汉阳军的建制。

宋朝初年在鄂州设置了武清军节度使,至太宗至道二年(996 年)更名为武昌军节度使。

鄂州下辖七县:江夏县(相当于今武汉市长江以南的武昌、洪山、江夏区等)、武昌县(相当于今鄂州市)、蒲圻县、嘉鱼县、崇阳县、咸宁县、通城县。州治设在江夏县。

高宗建炎二年(1127 年),南宋在鄂州设置鄂岳制置使。绍兴元年(1131年),南宋将荆湖江南诸州分为荆湖东路和荆湖西路,由知鄂州向子湮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绍兴二年(1132 年),南宋又恢复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的设置,荆湖北路的军事中心设在鄂州,又以知鄂州刘洪道为荆湖北路安抚使。

绍兴五年(1135 年),抗金英雄、一代名将岳飞镇宁崇信节度使、荆襄潭州节度使的身份,总管三路兵马,坐镇鄂州。岳飞坐镇鄂州期间,鄂州成为长江中游的军事中心,地位逐渐提升。宋金“绍兴和议”签订前后,宋金之间的战争形势已渐次缓和下来,荆湖北路的军事中心又从鄂州迁回江陵。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 年),南宋在鄂州设置沿江制置使。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 年),蒙古军灭金,南宋遂失去北方的屏障,直接暴露在蒙古军进攻的前沿。淳祐九年(1249 年)罢置鄂州荆湖北路安抚司。景定元年(1260 年),南宋在鄂州设置荆湖制置使,咸淳七年(1270 年)又罢置,但仍以知鄂州高达为荆湖安抚副使。(www.xing528.com)

到了元代,武汉行政地位进一步提升。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 年),元朝将迁于潭州(治所在今长沙)的湖广行省治所又迁回鄂州,于是鄂州正式成为行省级的大区域行政中心。元代的湖广行省包括今天的湖北南部、湖南、广西和贵州大部,广东的部分地区,幅员辽阔。鄂州在湖广行省的北部边缘,改为鄂州路。成宗大德五年(1301 年)改鄂州为武昌路。从此,武昌正式成为武汉地名的一部分。武昌路下辖七县,今日的武昌区原名江夏县,又是武昌路的治所,还是湖广行省的行政中心,这是武汉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时间,是武汉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武昌成为湖广地区首府的格局奠定,武汉作为区域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的地位初步形成。

至元十四年(1277 年),元朝升汉阳军为汉阳府,仍辖汉阳、汉川两县,治所仍设在汉阳县。

值得一提的是,元代分封皇子皇孙为亲王,出镇边陲和战略要地。元世祖忽必烈曾经封其第九子脱欢为镇南王,令他镇守武昌路,以便脱欢就近征服交趾、占城(今越南境内)。脱欢尚未到武昌,就因为征服交趾失利被忽必烈改封扬州。直到元泰定帝即位,才于泰定三年(1326 年)封其宗室宽彻普化(即脱欢之子)为威顺王,坐镇武昌路,王府设在江夏县城内(在今武汉市武昌区)。元政府令亲王出镇武昌,足见武昌当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