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题提取与校正策略的具体实施

问题提取与校正策略的具体实施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训教学实施中问题提取与校正的总策略为多向提取、适时校正、问题资源化。第一种是“问题链”延长。表5-3教师与学习者之间通过问题互动形成的“问题链”续表这一“问题链”至少要完成四个以上环节才会真正有效。

问题提取与校正策略的具体实施

从促进学习者学习的角度看,学习者操作行动中产生的所有问题都有内在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提取教学现场发生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并及时将问题资源化。实训教学实施中问题提取与校正的总策略为多向提取、适时校正、问题资源化。

1.多向提取

教学发生的过程本身也是教师研究课堂的过程,在执行任务与尝试操作的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都具有分析意义,因此教师要全面“捕捉”。学习中的问题发生在学习者的身上,但是提取的对象却可以多样,主要包括:

(1)学习者:在教学现场及整个学习活动中,学习者提出的问题。

(2)同伴:在实训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观察同伴发现的问题。

(3)导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导生发现的学习中的问题。

(4)教学助手:在虚实融合的实训教学环境下,有时配置教学助手,由教学助手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5)教学环境:虚实融合的实训教学环境具有过程记录的功能,同时也有问题诊断的功能,特别是近年来开发的一些智能化环境,能够根据学习者的操作发现相关的学习问题,甚至是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推测学习过程中的潜在问题[7]

(6)教师:教师是问题的提取者,同时也是问题的提取源。教师对问题的提取,一是以过往的经验作为问题的提取源,即在以往类似的教学当中发现过哪些问题,以这些问题作为样本进行观察;二是通过对现场进行观察,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观察到学习者身上发生的而学习者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隐性问题。

就实训教学而言,通过多向提取可以提取到丰富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提取问题并不仅仅是为了当场的指导与反馈,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驱动过程使学习更加有效地开展,为今后教学积累资源,因此,需要设计一些载体,使问题提取的过程文本化、可视化。比较有效的一种做法是设计问题提取单,由教学各相关方填写,其样式如表5-2所示。另一种做法是把实训过程中的问题提取嵌入实训任务单,使之成为任务单的一部分。不论是哪一种做法,都能帮助学习者和教师梳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管理驱动学习的深入,并为课后分析研究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表5-2 实训教学中问题提取单的样式

2.适时校正

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背后隐含着新的学习契机,因此,对于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给予应答,而要加以引导,让学习者知问题、知原因、知改进,从而对学习真正产生校正的作用。

从对问题应答的角度看,虚实融合环境下的实训教学一般有三种校正处理的策略。

(1)即时校正。对于一些有明确规范要求的操作,一旦学习者产生问题与错误,校正者需要及时指出,并通过个别指导等手段进行即时校正,以防止操作错误延伸,形成不可改变的操作习惯。实训中导生要处理的往往是需要即时校正的问题。

(2)延时校正。任务尝试中发生的问题,有的是“一过性”的,教师发现类似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给出校正的方案,而是让学习者观察自己操作(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录像回放帮助学习者改正),或观察同伴操作,让他们自己通过比较发现问题,从而使问题显性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习者进行分析,通过必要的指导解决存在的问题。

(3)问题忽略。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关注发生的各种问题,但是并不需要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处理,有经验的教师认为“不处理也是一种处理”[8],这同样可以视为一种处理的策略。以操作性实训为例,在实训的某个过程中会出现肌肉疼痛的现象,而且学习者会将其作为问题提出,但是这个问题并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因为随着实训的深入,这样的现象会自然消失。人是在试错中学习的,对错误的一定程度的忽视,能给学习者更多的创新空间。(www.xing528.com)

除了上述基本的校正策略以外,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还有两种非常有效的做法。

第一种是“问题链”延长。实训教学活动中,学习者的问题都有其内在的价值,教师应当视这些问题为学习者发展的“生长点”,同时也视作教师经验的“生长点”。对于学习者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直接回答,而应通过问题互动,形成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问题链”,如表5-3所示,从而发现问题背后的更多意义。

表5-3 教师与学习者之间通过问题互动形成的“问题链”

续表

这一“问题链”至少要完成四个以上环节才会真正有效。因为有质量的问题一定是经过思考的,是内含学习者自我逻辑的,这个逻辑不像表面的问题这么简单,教师要通过追问,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者表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思考再现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回答才是有针对性的,这种回答要高于学习者逻辑本身,在一个新的维度或高度上解决学习者的疑问,使之得到启发。但是,得到答案本身还不是最好的结果,最好的结果是在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形成新的问题,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思考。

第二种是集中点评。集中点评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对教学实效性产生重要影响。集中点评是相对个别指导而言的,同时也是对教学问题的整体分析与处理。[9]

集中点评的内容:可以是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较具普遍性的问题,也可以是经过整理的有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

集中点评的时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一节课结束之后,还可以在一个阶段性的实训教学结束以后。

集中点评的主体:一般情况下是教师,但也可以是学习者代表。学习者代表的点评可以帮助进行点评的学习者提高评价能力,也可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3.问题资源化

问题资源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所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完整的问题资源化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视问题为资源。这是一种理念,用心而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十分重视问题的生成,因为生成的这些问题是教学中的重要资源,正因为如此,需要通过学习者、教师、教学助手、环境等各种对象提取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其背后的意义,形成尽可能大的问题集合,通过问题也可以倒推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如果学习者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问题,一方面说明任务的挑战性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任务本身缺少教学意义。

(2)整理典型问题。在问题集合中,一定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通过对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得到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文本化处理,使之成为教学研究记录的一部分,通过对问题记录的分析,形成问题产生、问题本质、问题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方案与效果等内含逻辑的资料,即形成再生性的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学资源对于进一步的教学会产生支持性的影响。

(3)资源化处理。有经验的教师在提取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问题对学习者进行引导与校正的过程中,会自然将问题资源化,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在下一阶段或是下一循环的教学中自然采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的资源。但是,这样的资源化处理是低层级的,也是低效的。更好的做法是进行学习资源化处理,即通过问题以及问题处理方案的文本化,使问题资源成为学习的资源,学习者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找寻到问题解决的方案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解释。这对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也有帮助。

问题提取与校正作为实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其意义在于解决当下的教学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服务。实训教学当中的问题通过资源化的处理,有可能起到更新与增强教学环境的作用。没有一种教学环境是完美的,虚实融合的实训教学环境也是如此,它虽然有一定的支持学习的功能,但是这样的功能是不完善的,通过问题的提取与文本化改造,使问题成为教学环境的一部分,这样的转化具有特别意义:当问题提取充分的时候,教学环境就会通过不断资源化而具有较高的智能化水平,在更大的程度上替代教师的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