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现代主义住宅集合六甲建筑

后现代主义住宅集合六甲建筑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甲集合住宅坐落在神户六甲山山脚下,是一个由露台、阳台、中庭和通风口构成的复杂聚居区。1978-1985年,安藤开始设计六甲集合住宅一期;1985-1989年间,他又设计了六甲集合住宅二期。六甲集合住宅一期是一座10层高的建筑,大约30米高,建筑材料采用的主要材料仍是安藤最擅长的清水混凝土。这种有效的措施,使六甲集合住宅得以抵抗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据安藤回忆,他在阪神大地震后一周去查看住宅,墙体并没有出现大的裂缝,室内家具也少有倾倒。

后现代主义住宅集合六甲建筑

六甲集合住宅坐落在神户六甲山山脚下,是一个由露台、阳台、中庭和通风口构成的复杂聚居区。1978-1985年,安藤开始设计六甲集合住宅一期;1985-1989年间,他又设计了六甲集合住宅二期。这个建筑群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幸存了下来。足见其在构造设计和施工水平上的过人成就。1999年,他设计的六甲集合住宅三期完工,四期的设计现正在进行中。这是安藤建筑生涯中周期最长、规模最大、花费心血最多的一组工程,也为他赢得了日本文化设计奖。

六甲集合住宅所处的六甲山最早是岩石山,但由于100多年前明治中期进行了一些绿化整治,使得山体特别容易松动滑坡。住宅坐落在六甲山山脚下,一组一组单元格搭起来的房子沿着山坡而建,面朝大海,依次错落排下,因此每间房子都有很好的景观朝向,可以纵览大阪湾至神户港的全景。

一期工程业主本意是委托安藤在一片植被茂盛的陡峭山坡前一块小平地上造一座集合住宅,但提出为了安全起见,必须加固后面的山坡,砌一面坚实的护崖墙以防止山体滑坡。安藤当时瞬间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反正是要做护崖墙,利用靠在60°斜面上的护崖墙设计一座集合住宅,是很有意思的设计。这种想法其实在他21岁时就产生过了,也曾在设计中尝试过多次,但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和经验不足,未能实现。他在后来给东京大学建筑系的学生讲课时回忆道:“实际上,从很久以前我就很关心在斜坡上建造建筑,……因为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当看到这块用地时,就立刻想到后面的山坡了。”

严格规整的结构往往更能赋予其内涵更大的丰富性。荷兰建筑学教授赫曼·赫茨伯格(Herman Hertzberger,见附录70)在他的《建筑学教程》中论述了方格网体系的优越性:“方格网体系就像一只根据极其简单原则操作的大手——他设置总体的规划,但是当他到了每一块基地的具体设计阶段时,就变得更富灵活性。”

安藤当时很自然想到要结合地形做一个正方形盒子重叠起来的住宅,从侧面看,整个建筑顺应地形的坡度堆积而上,扎入地基中,错落有致;而从正面看,它工整对称。以方盒子为单元是一种十分灵活的做法,它看上去是简单的形状,表现出建筑的理性,同时又可以通过方盒子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内部空间构成、面积等都不相同的户型,在简洁的形状中构筑出复杂的空间,满足不同的需求。他设计了非常复杂的方案,各家各户都有一个自己的小庭院,每户面积从36-72平方米不等,有单层户型及跃式户型,还有一些户型的客厅设计成吹拔。每户平面都不尽相同,同时用方格作为控制,通过轴线的偏转等手法,充分反映了周边的自然环境与住宅的关系,也塑造了非常独特的空间。

由于可以将护崖墙的费用用于建造较为费劲的地基,然后将建筑建造在上面;而且一般60°的陡峭坡面是不能用作建设用地的,其地价因此非常低廉,这就有效地降低了建筑体的单价,也让他能最终说服业主接受这个设计。

经过艰难的审批及危险的施工后,一期工程终于完成了,从设计到施工共耗时5年。

六甲集合住宅一期是一座10层高的建筑,大约30米高,建筑材料采用的主要材料仍是安藤最擅长的清水混凝土。住宅共有35户,中间的大楼梯沿山而上,两边分别连着住户。每户都有一个露天朝海的大阳台,阳台上可以种各种植物,也可以举行一些规模较小的私人聚会。由于这种特殊的设计,使得它名为“集合住宅”,实则仿佛是一幢幢互相错落的“小别墅群”,每户都直接建在山坡上。值得一提的是,安藤曾明确表示:“柯布西耶也设计过在斜坡用地上的‘集合住宅’。……我希望我设计的六甲集合住宅也能像这些建筑一样,使住户能体会到外部空间生活的乐趣。”

集合住宅一期项目显然非常成功,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做出高品质的别墅空间,谁会不欢迎呢?所以毫不意外地,一期工程完工后,旁边一块地的所有者也委托他在这块地上做一片类似的坡面住宅设计。二期工程用了10年的时间,其间发生了许多困难。最终建成后的建筑是一座由不到6米的网格互相重叠堆积成的14层集合住宅,其中50户的平面都各不相同。

如果说一期六甲集合住宅还处于探索阶段,那么二期的手法已经趋于成熟。外观上,延续一期思路,把正方体的组合做得丰富有趣。建筑的虚实结合得非常好,运用立体构成的手法,有实体也有骨架,运用一种类似于中国画中留白的手法,营造使人发挥想象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这座住宅给住户提供了非常好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都设在南向面海,景观和朝向俱佳。在九层屋顶花园还配备了泳池和会所。泳池三面是通透的落地玻璃窗,游泳时可以看到大海,也可以眺望海中美丽的淡路岛和填海建造的关西国际机场。一、二期之间还开辟了一大块公共绿地,供两期的住户共同休闲使用。(图15-6/15-7/15-8/15-9)(www.xing528.com)

图15-6/15-7/15-8/15-9 六甲集合住宅一、二期建筑群落和内部庭院

由于二期处在一处地质活动断层上,因此建造时采用了特殊的抗震方法,用钢缆将建筑的后背捆绑在岩石上,使其地震时不会向前倾倒。同时将建筑主体固定在坚固的岩石层上,抵抗水平的地震力。这种有效的措施,使六甲集合住宅得以抵抗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据安藤回忆,他在阪神大地震后一周去查看住宅,墙体并没有出现大的裂缝,室内家具也少有倾倒。二期完工后,反响更好,因此周围许多新建的住宅也都仿照其形式,沿山叠落。

接下来三期的设计施工过程更具戏剧性。这个设计非由业主主动委托,而是由安藤先做出了方案,再说服当时的业主最终接受。1991年时,二期正在建设,安藤注意到二期用地后面是神户制钢公司的员工宿舍。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将这一部分的建筑也设计成坡面住宅不是很好吗?于是他做了设计方案,并且找到神户制钢公司的会长说:“这里的宿舍已经老化了,应该翻新了。我们在这里建造了一期和二期坡面集合住宅,也想将你们的宿舍设计成坡面住宅。你们是不是也应该重建呢?”结果社长认为他是在胡闹,生气地将他赶了出去。然而安藤就是凭着这种近乎天真的执著,坚持做了详细的三期设计方案。由于规模的扩大,他不仅考虑了住宅,还考虑了配套的设施,包括幼儿园、老人院、公共浴室等设施。1992年末,他又按照设计方案做出了模型,并找到神户制钢公司的会长牧东彦,讲解了他的设计方案。虽然当时会长看完了演示表示十分感兴趣,但并未答应重建旧的宿舍。

但一切因为阪神大地震而改变。那次灾难性地震后,旧的宿舍内部设施完全损坏,无法再住人了,所以厂方将安藤叫去,希望采用他的方案重建。就这样,他得以从无到有地实现自己的设计。对于这件事,安藤对他的学生说:“建筑师不要在家等着人来委托自己做设计,而是要时刻准备一些想法。”

三期工程于1999年竣工,整个建筑平面在6.9米×7.5米的格网内布置,立面高差达15米。最南面是一排较低的二、三层住宅,其北面有四层的多层住宅,最北面是十层的高层住宅。高层中有两部分是朝南布置的,就在第二期的中轴线上,还有一部分与前两部分成垂直布局,朝向东并面临主要道路,南面最低处背靠背布置了一组有庭院的住宅。基地的北部面向花园敞开,在花园地势最低的地方是一处停车场。路边、花园里,到处种上绿色植物和花,每到夏天,蓝色和紫色的风信子开得十分灿烂,给中性灰色的建筑主体添了许多色彩。

这是一个有多种选择的集合住宅,设计中充分发挥坡面住宅的特点,第一、二层难以看到大海,就设计了宽敞的大阳台、接地的大庭院,构筑了各种叠加错落的住宅,有公用的庭院和泳池,且在二期之间开辟了绿地。一部分住宅所配备的设施和通道还考虑到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居住要求。由于不规则的基地形态导致建筑中出现不对称性,为住宅带来丰富的变化:沿着山坡阶梯式地向上发展,每一单元都直接与露天的外部道路相连接,使在建筑内部穿行的外部道路变成了组织居住单元的轴线。

六甲集合住宅最具突破性的两点:一是在于建筑利用了基地本来的地势,而非采取将有坡度的建设基地铲平的惯用方法。新方法的采用,使建筑与自然发生了关联和对话。二是在于其高质量公共空间的引入,反映了建筑师对于使用者的精神需求——渴望大自然亲近融合及社会交往需求的关怀。

除在设计手法和经济成本方面的优势外,六甲集合住宅对今天中国建筑师的最大启发之处是对“集合住宅”的认识角度。在当时日本的流行观念中,集合住宅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居住密度,因此二期的业主认为,设计太多的公共空间是一种浪费,并表示出对楼梯太宽,公共空间太大,游泳池太大等的不满。但安藤始终认为从原理上讲,集合住宅是为了留出宽裕的公共空间,并且应该有好的采光、景观、朝向,能吸引住户来停留,充分地利用它。因此,在二期中,他把公共空间放在了南面的最好位置。在三期中,他进一步延续和发展了之前的设计思路,认为:“集合住宅真正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公共空间。特别是低造价建筑,集合住宅各户的平面本身是不能随便改动的,户内是不能有太大差异的。各户的房价是大致定好的,超出售价的部分就将其考虑成公共空间。有那么多住户的话,大家各自负担一点,也就可以得到很大的‘共有财产’。”显然安藤的想法更具远见,不仅在于建筑设计上,也在于社会认知上。

同时也不应忽视,日本经济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腾飞至20世纪80年代末,整个社会已日渐富足,民众对生活品质提升的要求越来越高,可逗留的、阳光充足的、景色宜人的户外平台和公共休闲区是中高档居住区日益常见的现实要求。安藤的设计观念恰与这种社会预期相吻合,建筑师的敏感度和洞察力,令人叹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