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滦河东西与平北之战:华北抗战的重大胜利与战线调整

滦河东西与平北之战:华北抗战的重大胜利与战线调整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军在进攻古北口、喜峰口等关隘得手之后,遂决定转移兵力,将攻击重点移向滦河东西地区。这是滦东战役中中国军队的一个重大胜利。4月24日何应钦电令商震的第三十二军,“速由滦河地区,向平谷、三河、通州一带转进,集结待命”,准备于平北地区作战。下午4时,敌军冲入石匣,守城部队与之肉搏战,伤亡惨重,晚上石匣镇陷入敌手。至此,平北一线完全暴露在敌军攻势之下。为了保卫平津,中国军队重新调整战线。

滦河东西与平北之战:华北抗战的重大胜利与战线调整

日军虽逐步占领了长城的几个重要关口,但遭到了中国军队顽强的抵抗,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于是日军也收敛了攻势,到3月下旬,长城一线呈现出对峙状态。这时,如果南京和北平的军事当局决心抗战,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增强作战力量,果断地实行主动进攻的作战方针,则完全有可能在后来的作战中扭转战局,变被动的防御为主动进攻,取得长城抗战的胜利。但蒋介石何应钦只采取消极防守,将原有的军队从滦河东西地区,经平北到西面的沽源多伦长城一线进行了部署,把有限的兵力布置在较长的长城沿线去分兵把守、分区防御,导致日军可以各个击破。

滦河东西地区指的是河北省东北部的卢龙、迁安、抚宁、都山、昌黎、滦县、乐亭、临榆、遵化、兴隆、玉田、丰润等十二个县所在区域。这里北依群山,南临渤海,为关内外的通道,平津东北面的屏障。

日军在进攻古北口、喜峰口等关隘得手之后,遂决定转移兵力,将攻击重点移向滦河东西地区。

日军首先在石门寨揭开战幕。3月29日,敌步骑混合部队400人占领浅水营以北一带高地后,向石门寨阵地猛攻。又集结兵力于九门口一带,31日拂晓,以千余兵力三路并进,猛攻沙河寨。中国守军伤亡很大,随退往石门寨,沙河寨被敌占领。

4月1日,日军又向石门寨阵地发起总攻。日伪军7000余名,在30门大炮、6辆战车的掩护下,向中方阵地进攻,直战到黄昏,石门寨陷落。

何应钦着急了,4月2日致电何柱国:“应令石门寨守兵,极力抵抗,不得已时,亦须保守平山营、海阳镇、秦皇岛之线,节节抵抗。”何柱国与前线指挥商定,第五十七军以骑兵第3师占领王家岭—大旺庄—李庄之线,625团一个营守备秦皇岛,644团、627团、643团坚守由凤凰店以西田家沟、苇子峪、大小深港、甘庄至黑嘴子一线阵地。

日伪军又组织8000余人,向中方阵地进攻。4月3日上午,日伪军先头部队五六百人向中国骑兵右翼阵地攻击;下午又向骑兵左翼李庄猛攻。一直战至黄昏,中国守军后退。

4月4日晨,敌军2000余人迂回袭击海阳镇。中国守军激战后退到镇西阵地,海阳镇陷入敌手。

上午9时,中国军队发动反击,经过一番血战,于11时40分又夺回海阳镇。晚上敌增援后再次进攻,至晚上11时,又占领了海阳镇。

4月7日凌晨5时许,第五十七军主力开始全线发动反攻,在炮火的掩护下,由两个团先冲入海阳镇,战至7时,将该镇收复。随后海阳镇附近的几个阵地也被中国军队收回。这是滦东战役中中国军队的一个重大胜利。

汤河前线反攻取得了胜利,但冷口方面的战况却不理想。

日军第8师团协助第6师团第36旅团攻击冷口,调第14旅团和第13旅团向冷口两侧关门进击。

4月9日上午,敌军分兵三路向六拔子中方阵地进犯,中午在萧家营子正面展开激战。10日,敌军攻占白梨山、樱桃园,中国军队撤至兴城线上。午后,敌发起总攻,重点是白羊峪与冷口之间的燕窝口地带。中国军队速派第139师和第84师增援,但当晚敌军攻势猛烈,燕窝口阵地终告失陷。日军第11旅团在傍晚也夺占了白羊峪附近的长城一线,第36旅团同时也占领了冷口关门的一带长城线。

11日,中国军队又调遣部队增援,以挽救战局。这时日军也增加兵力,中国守军虽喋血拼战,终未能扭转战局,三个团的兵力伤亡非常惨重。战至上午7时,冷口岌岌可危了。在坚守无望的情况下,为考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国军队于上午9时下令撤退,冷口陷落。敌军跟踪进击,4月13日,迁安城失陷。

冷口失守后,4月15日,中国军队开始从不同的阵地相继向滦河西转移。

日军步步入侵,一路南下,英国政府担心危及这一地区的英方利益,向日本政府提出了严重的抗议。迫于国际舆论,日军也收敛了攻势,从滦东撤兵。大部退至长城各口附近一带,这一地区暂时恢复了平静。

4月24日何应钦电令商震的第三十二军,“速由滦河地区,向平谷、三河、通州一带转进,集结待命”,准备于平北地区作战。北平北部的密云怀柔等地,是北平的外围屏障。敌军第8师团调集援兵,补充弹药后,于5月10日首先向新开岭、石匣镇、密云展开攻势。中国第83师奉命进行阻止,经守军沉着应战将敌击溃。

5月11日晨,日军又向双山村、小桃源、笔架山等阵地进攻,中方官兵伤亡殆尽,阵地也相继失守。第83师的三个团,伤亡达四分之一以上。中午,第2师接替第83师,继续担任阻击日军的任务。到12日第2师伤亡官兵2000余名,日军攻势不减,新开岭阵地遂告失陷。

5月12日午后,日军又向南香峪阵地发动猛攻。第2师炮团被敌人的大炮及坦克轰击,战炮大部被毁。(www.xing528.com)

13日中午,敌军进至石匣镇南三里。第25师在石匣镇与敌展开激战。下午4时,敌军冲入石匣,守城部队与之肉搏战,伤亡惨重,晚上石匣镇陷入敌手。

▲密云战役战况报导

5月15日,何应钦指示第三、第八军团分别撤至既设阵地。傅作义军开到怀柔,构筑怀柔至牛栏山一带的防御工事。商震军在黄崖关、将军关等关口警戒。

▲商震

第十七军的第83师、第2师、第25师经过连日作战,伤亡达4000余人,武器也大部损坏,已难以再战下去,北平军分区下令调第二十六军萧之楚部接替第十七军的作战任务,然后该军进入了九松山阵地。九松山在密云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居平谷大道的要冲,为密云之屏障。

5月16日,敌军四五千人进到石匣,先头部队向九松山等地进攻。军分会为集结兵力保卫北平外围,17日又命令第二十六军以两个团兵力防守九松阵地山。18日午后,日军以3000余人向九松山阵地进行总攻,当夜第二十六军的两个团遵令放弃了九松山阵地。19日,敌军从石匣南下的第8师团主力攻占了密云城。至此,平北一线完全暴露在敌军攻势之下。

为了保卫平津,中国军队重新调整战线。第三十二军在通县—牛栏山一线,第五十七军撤至北平城郊。

中央军第87师与第88师各一旅,第3师一个旅,奉命调北平,编成第十三军,由军长钱大钧指挥。

5月21日,侵入北平外围三河、宝坻、密云的日军,又分别进占了香河,逼近了通县、牛栏山一线,北平外围已陷入敌军包围之中,形势十分危险。北平军分会召开各军将领会议商量对策,任命徐庭瑶兼北平城防司令,军政首脑机关准备撤出北平。为保卫北平的北大门,何应钦于5月中旬命第五十九军傅作义部挺进怀柔,阻止南下的日军。怀柔北靠开阔地带,无险可守,傅作义视察地形后,命令各部队在怀柔西北高地石长、高各庄、齐家庄一线,立即修筑防御阵地,严阵以待。

5月21日,日军先头部队向傅作义部队的前哨警戒部队发动进攻,并用飞机轰炸。第五十九军沉着应战,使日军企图并未得逞。

5月23日晨,日军主力部队赶到,敌西蒙义一师团长亲自指挥,以炮30余门,坦克10余辆和飞机15架掩护步骑部队蜂拥而至,向我守军阵地发起猛攻。傅作义沉着指挥,步兵、炮兵协同作战,等到日军迫近时,第五十九军将士跳出战壕,同日军展开白刃肉搏,使敌人的重武器失去了效用。经过了近三个小时的激战,第五十九军的阵地岿然不动,敌人未能越雷池一步。

另一部分日军主力则迂回到中方阵地后方袭击。中国军队与日军的一场恶战在牛栏山下展开。敌人攻势虽猛,可是傅作义部将士抱定“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牺牲精神和必胜信念迎击,傅作义又及时调上预备队增援,形成包围与反包围的态势,直杀到夕阳西下,敌人被击败,在暮色中仓皇遁去。

5月23日这一天,从凌晨4时至下午7时,中国军队连续与敌人血战十五个小时,仍然斗志不减,阵地固若金汤。但北平城内的中国当局代表黄郛,已接受了日方代表的城下之盟,和日方停战,此时何应钦向傅作义又下达了停战命令,傅作义很不情愿地下令停火,午夜,第五十九军将士开始撤离阵地。

怀柔之战,日军遭到重大伤亡。据当时的日本报纸称,日军死246人,伤500余人。傅作义在长城线上怀柔抗日的捷报传出后,天津大公报》等国内各报纸纷纷以显著位置和大标题刊出:“以血肉当敌利器,傅部空前大牺牲”“沙场战士血,死也重泰山”“最有力最光荣之一战”等,报道了傅作义部的抗日战况,赞扬了抗日将士英勇的牺牲精神。连日本报纸也对傅作义部勇敢善战表示惊叹。《朝日新闻》曾载文称:“战地离北平城只有60多华里,如不是傅作义军的精锐部队阻击我军,日军早已进入北平城了。”

从5月24日起,抗日救国后援会和陕西、绥远等地先后派代表团,携带大批慰劳品到前线慰问,赠送了“保卫疆土”“气壮山河”等锦旗,给傅作义等部抗日将士很大鼓舞。傅作义将军率部参加长城抗战的怀柔战役,能以血肉拼死精神,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特别是在停战协议签字之前,一战而寒敌胆,予敌寇以重创,保卫了北平,充分表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不可侮。平古大道最后光荣之一战,为抗日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怀柔之战的结束,宣告长城抗战的最后终结。

▲京津妇女慰问团慰问长城抗战将士

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在华北所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广大爱国官兵冲破国民党政府的重重阻力,进行了近三个月的战斗,给骄横一时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自己也作出了重大牺牲。据第十七、第二十九、第三十二、第五十三、第六十七军五个军的统计,伤亡就达18325人。[1]长城抗战的事实再一次说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她有抵御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紧要关头,广大人民群众、爱国官兵,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英勇顽强地打击日本侵略者,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反抗日本侵略作出了贡献。

[1]转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卷),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第26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