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背炭拉船中卫记忆,旧时巷道背炭人的艰辛苦活

背炭拉船中卫记忆,旧时巷道背炭人的艰辛苦活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背炭拉船,啥事好干?旧时,一些生活无着的人就要下巷背炭。巷道毫无安全保障,背炭的人光着身子下井,头上挂个煤油灯,插个小木板。背炭者多用双肩背篼背,也有的用二尺长的短扁担,前后搭两只筐驮。一般巷道都在百米深以上,背炭的人用尽浑身力气,未见人到,喘气声先来。旧时,拉船人的命运也十分悲惨。拉船背炭的苦活、累活、险活,曾经摆渡过人们艰难困苦的生活,虽然消失和结束,早已成为历史。

背炭拉船中卫记忆,旧时巷道背炭人的艰辛苦活

背炭拉船,啥事好干?

这是中卫老一辈人教育后人的一句俗语,意指哪一行都不好干,干什么都不容易!必须付出一定的劳动代价,才能有所收获。

中卫南山、北山,特别是上下河沿均出产煤炭。旧时,一些生活无着的人就要下巷背炭。巷道毫无安全保障,背炭的人光着身子下井,头上挂个煤油灯,插个小木板。油灯用来照亮,木板用来刮汗。背炭者多用双肩背篼背,也有的用二尺长的短扁担,前后搭两只筐驮。巷口窄小,人只能弓腰屈身,用四肢拄地爬行,一步一步从巷道深处把炭驮出井口。一般巷道都在百米深以上,背炭的人用尽浑身力气,未见人到,喘气声先来。人出井口后,上气不接下气,除眼珠动弹,身体其余部位黑得像锅底。掘煤的人也和背炭的人一样,头顶煤油灯,插个刮汗板,跪着用镐刨,或用钎子凿。干这些活的人,如遇瓦斯爆炸、巷道塌方、透水,缺氧,就地命绝和窒息。即使幸存下来,也多患严重的肺痨、佝偻、关节炎等病症,过早离开人世。

中卫人称背炭的人为“炭沫子”,形容“炭沫子上了山,汗水不得干;炭沫子下了山,狗咬半道滩”“早上出门是个人,晚上回家变成鬼”“炭沫子生得犟,不置铺盖光烧炕,烙了前心烙脊梁,烙得身子好像个生铁棒”。这些人很少有人成家,即便是成家的,所娶妻子也多有些缺陷。“炭沫子”成家,新人进屋,也是“四面烟熏墙,两眼泪汪汪”。这正是旧时煤炭工悲惨生活的写照。(www.xing528.com)

旧时,拉船人的命运也十分悲惨。由于中卫地理条件复杂,交通闭塞落后,当时的河运就成了主要运输通道。早在明清时期,从兰州包头近一千多里远的河道,成为进出中卫的主要通道。中卫以西以上河运,从兰州黄河放货,一路崇山峻岭,尤其是船筏过皋兰山峡谷、黑山峡,暗礁险滩,湍流旋涡,惊险万状。过了“老两口”,还没喘口气,又遇上“七姊妹”,“七姊妹”甩掉,又碰上“洋人招手”更是险,划过“一窝猪”才能喘口气,越过“阎王碥”,来到沙坡头,船到中卫才算回。可见船匠、排子匠(指筏工)冒着生命干活。

中卫以东以下,运货到包头,要经过青铜峡、银川石嘴山,过磴口,下临河等地才能到达包头。一路河运也是历经千辛万苦,夏天热死,冬天冻死。拉船的人肩套绳扣、手拉绳索,脚踩乱石,弯腰弓背,走两步一哼,行三步一喘,自始至终汗流浃背,手心、脚心汗不干。脊背晒得像卤肉,脸红得像关公。无论险滩恶浪、坡上坡下、坑坑洼洼、杂草乱石,都要穿过。“下水容易,上滩难”。如果是顺水行船和行筏,船夫、筏工较为省事,如果是逆水行驶,那是历经千辛万苦。划船、划筏的把式必须识水性、功夫好,不然会发生翻船、撞筏事故,导致船毁人亡。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现代化机械采煤、交通道路的建设,特别是包兰铁路和公路通车以后,彻底解放了这些穷苦劳工。拉船背炭的苦活、累活、险活,曾经摆渡过人们艰难困苦的生活,虽然消失和结束,早已成为历史。但是留下的那种“吃尽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的精神,依然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