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苍南电厂码头船长体会:淤泥港口适航水深技术

苍南电厂码头船长体会:淤泥港口适航水深技术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10月7日08∶20抵靠妥温州苍南电厂码头。船尾过11#绿浮进入港池后,叫拖轮顶至码头,缓缓靠上电厂码头。

苍南电厂码头船长体会:淤泥港口适航水深技术

5.2.1 船舶概述

华润电力9轮总长199.99m,船宽32.26m。载煤42 998吨,吃水F9.90m/A10.10m/M10.25m。于2014年9月30日09∶35离开曹妃甸,于10月3日15∶00抵温州苍南电厂外临时#2锚区抛锚候泊,于10月7日06∶00起锚进港,进港最大吃水10.25m,因受冷空气影响海面中到大浪,西北风7级,视程约5海里。于10月7日08∶20抵靠妥温州苍南电厂码头

5.2.2 进苍南电厂航道

从外航道至电厂码头总长约10海里,如图3-39为航道布置示意图。

图3-39 苍南电厂航道

(1)外航道(D—C段)利用自然水深的双向航道,航向为270/090度,长约3.85海里,宽度设计为300米。

(2)内航道(C—B段)为疏浚航道,航向为320/140度,长度约4.87海里,设计宽度为170米。

(3)内航道(B—A段)为疏浚航道,航向为303/123度,长度约1.15海里,设计宽度为在转向点B及防波堤口门附近为195米,接近港池附近为130米。

5.2.3 船长对此航次进港的体会

(1)我轮2014年10月3日 15∶00于27°23.5′N,120°55.1′E处(临时#2锚地抛锚),此处距离0#浮7.5海里。根据南麂岛7日(农历九月十四)潮汐高潮07∶58 时578cm,低潮14∶10时64cm,预先做好计划:06∶50抵0号浮,07∶50抵口门,08∶20靠电厂码头。

7日05∶00备车,05∶30开始起锚,05∶55 锚离底,右满舵掉头,按预定计划驶往0号浮,航向270左右,此段NW风7级,中到大浪,右首侧顶风,顺流,流压角-2°左右,主机加到海速,速度能达到10.5节(我船主机定速90转,重载海上静水航速11左右,主机负荷50%左右)。可见当天此时受风浪影响比流稍大,水深状况良好,测深仪显示水深数据稳定,浅水效应不明显,主机负荷正常不超过55%。

06∶50到达0号浮,进入BC段,根据当时风流压角调整至325才能走在计划航向320上,流压角在5°~7°,较以往增大。原因是当天由于NW(345°)风及大潮兴的共同作用,航速开始减至9节,主机负荷逐渐增大至55%以上,7#浮以外测深仪可以测到水深3.5米左右。由于流压角较平时大,船舶操纵比以往难度增大,必须非常小心,利用精度较高的DGPS定位不断修正船首向,保证船位走在航道中心线,避免偏离航道中心线超出1个船宽,否则可能造成后续的紧张局面。

(2)航行接近7#浮,船开始降速明显,逐渐减至6.5节,到了弯头(9#浮)最慢5.5节,主机一直开全速,不敢减转速,测深仪水深无显示,主机负荷达到70%,船舶略有震动,由于航速慢,船舶操纵变得更加困难,不过离岸边越近,风浪影响越小,流压角有所减小,首向323,流压约-3°,接近平常历次正常值,两条拖轮一条船尾吊拖,一条左艏带好,以备应急。

航行至9#浮,转向时机掌握是个关键,不能太早,太早船没走到位,很容易被强大的流压推向南侧,更不能死等到转向点再转,那样船就可能由于转向不及时,冲出航道,应根据当时的航速、流压、舵效、应舵快慢综合考虑。一般快到转向点时往左小角度修正,两度两度得叫,这样既能使船有个向左转的趋势,又不至于转得太快,边修正边观察DGPS上的船位。此时向左流压影响比转向前大,要保证船位走在中心线,不能偏向一侧,争取主动。当天转好向后首向是315°,也就转了8°,计划航向是302,可见此段流压影响之大。(www.xing528.com)

过了左舷10#红浮,接近口门,又到了一个关键点。起初流压向左势头不减,随即瞬间转为向右,让人毫无准备。如果此时还在考虑怎么向右修正航向,就可能出现后续的一连串惊险局面。因为这股流压变化突然,让人措手不及,而且流压强大,从左向右将船推向航道北侧。此时需立即向左转向,不能有一点点迟疑,必要的话主机加至全速左满舵转,或叫首部拖轮拖艏(根据当时流压、船位,每次都不一样)进行纠正,稍一迟缓就容易造成偏离航道,从315一下转到298(计划航线是302),让船位控制在航道中间逐渐进入口门。

这个环节控制好了接下来就方便多了,进入口门,流压消失,剩下来就是用拖轮,控速。船尾过11#绿浮进入港池后,叫拖轮顶至码头,缓缓靠上电厂码头。

(3)靠上码头后,按正常计划需抢卸,以防最低潮时坐浅。当日下一个最低潮为14∶20时64cm。按照近期公司提供港池内水深状况,也就是说船要吃水减少至少1米(6 000吨货)才能确保不坐底。可当天码头设备出了一些意外需抢修,一直到11∶30才开始卸货,刚卸了1小时,设备又有问题,直到13∶00才恢复。如此一来,无法完成6 000吨的卸货量,船面临坐浅的可能。13∶30,安排水头木匠用水陀在船四周测水深,记录水陀绳子上面浮泥的深度,以此来判断水深是否足够。

布置轮机部检查副机冷却水进口状况是否有异常,并检查测量各个油舱、淡水舱、压载舱液位是否有异常变化,查看船四周是否有异常油污、漂浮物等,均未发现异常。

13∶50观察当时前后水尺,8.60/9.05/9.60,船无横倾,照这个水尺计算应该已卸6 000吨货。但根据卸货进度,不可能卸这么多货,因此初步判断船已坐底。

另外,发现船原先紧靠码头靠把,但现在离开约1米,用绞缆机去绞无法绞靠拢,缆绳绷得很紧,由此更加印证船已坐入浮泥。

16∶00以后随着潮水渐涨,船逐渐贴上码头靠把,船恢复浮力,安排各岗位全船检查,没有异常情况。第二天卸空后进行舵、桨等外观检查,也无异常。开航后一段时间也一直正常。

5.2.4 此次进港及靠泊卸货情况总结

本航次华润电力9轮实际进港操作情况如下表。

表3-8 华润电力9轮实际进港操作

(1)本次受冷空气影响,NW风6—7级,阵风8级。海面上浪2~3米,进港受风流压共同作用,流压角增大3°~4°。但因为重载船,斜顶风,尚在可控制范围。顶风进港,速度有所下降。

(2)持续2~3天的大风对航道造成回淤,水深变浅,7#浮一直到港池里面更严重,航道内有一两个浅点可能不足5.0米,造成此次进港航速慢,降速比往常大得多,最慢时全速车只有5节。在此航段,船旋回性特别差,1°~2°的调整航向可控,一旦超过5°以上,需大舵角甚至满舵转,效果很差。航向比较好稳定,虽然风浪较大,但船首较容易控制,不需频繁压舵。主机负荷剧增,较深水中增加40%。船体振动不是很明显,感觉不到船体有异常的颤动、倾斜等。

(3)港池水深变浅,底部浮泥较多,码头前沿停泊区水域有回淤现象且较严重,若卸货不及时极易造成船坐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