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研究初果

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研究初果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执行的标准是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该标准给出了汽车内饰材料分类、定义、技术评价指标、检测装置、取样等术语及流程。表8-18是一款客车的内饰材料及燃烧特性测试结果,GB 8410只规定了材料的水平燃烧速度,很多材料是必须要采用阻燃剂处理的。氧指数越高,维持平衡燃烧时所需的氧气越多,材料越难燃烧。表8-19 常见高分子材料的氧指数

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研究初果

内饰材料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技术指标是阻燃性,就目前的材料水平看,要求内饰材料完全不燃烧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要求内饰具有一定的阻燃性,即不使燃烧迅速扩大,以使乘员在紧急情况下能有充足的时间来逃生。

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执行的标准是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该标准给出了汽车内饰材料分类、定义、技术评价指标、检测装置、取样等术语及流程。但在此我们不想逐条地去解释标准了,而要重点地解释客车内饰材料的定义、分类以及燃烧的评价指标。

(1)定义 客车内饰材料是指车厢内装件能同乘客接触到的那部分,即内饰件的暴露面朝向乘客的部分。如座椅垫、座椅靠背、座椅套、头枕、扶手、安全带、包层柱、侧墙板、中顶板、风道与内行李架的底板、仪表台、护栏、侧窗帘电视机罩壳、天窗罩壳、发动机罩、地板革等。

(2)分类 单一材料和层积复合材料。单一材料是指由同质材料构成的均匀整体材料或不同材料由缝纫、高频焊接、铆接等方法断续地连接在一起的材料。层积复合材料是指多层相似或不同材料由粘接、熔接、焊接等方法使层与层之间连续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材料,如覆皮ABS板、顶篷复合面料、侧窗包层柱等。

(3)评价指标 内饰材料的水平燃烧速度不能大于100mm/min。具体情况可分三种:

1)不燃烧:试样暴露在火焰中15s,未燃烧或无燃烧距离可计。

2)燃烧但能自熄:火焰在60s内自行熄灭,且燃烧距离不大于50mm。

3)燃烧速度v≤100mm/min:v=60×(L/T),L为燃烧距离(mm),T为燃烧时间(s)。

GB 8410标准中给出了燃烧特性的5个等级:A级、B级、C级、D级、E级。A级和B级即不燃烧和燃烧但能自熄,肯定合格,C级和D级需计算燃烧速度v才能判定是否合格,E级肯定不合格。

也有将内饰材料的水平燃烧特性分为三个等级的:

Ⅰ级的燃烧速度为0;Ⅱ级的燃烧速度≤100mm/min;Ⅲ级的燃烧速度>100mm/min。

与国标不同的是,欧盟95/28/EC《关于某类机动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指令还规定了材料的垂直燃烧特性和熔融滴物特性。

表8-18是一款客车的内饰材料及燃烧特性测试结果,GB 8410只规定了材料的水平燃烧速度,很多材料是必须要采用阻燃剂处理的。不同的材料其阻燃处理方法也不一样:

表8-18 一款客车的内饰材料及燃烧特性测试结果(www.xing528.com)

978-7-111-39940-7-Chapter08-103.jpg

(续)

978-7-111-39940-7-Chapter08-104.jpg

①对于化纤纺织面料:最好是采用高温阻燃纤维,如聚四氟乙烯纤维、三聚氰胺纤维、聚氯乙烯醇纤维等。

②对于海绵等内衬类材料:最好的办法是添加阻燃剂,如ANP阻燃剂、WA阻燃剂、BU阻燃剂和FH阻燃剂等。

③对于塑料类材料:使用改性塑料,如改性聚丙烯。其实改性塑料也是由添加阻燃剂制成的,常用阻燃剂类型有卤系、氮系、磷系等。其中卤系阻燃剂中的溴阻燃剂和氮系阻燃剂应用最广,但溴阻燃剂的环保问题也很严重。

表8-18所列的数据是实车采样测试的结果,而在产品设计的开始阶段,我们该如何选择材料的燃烧性能呢?

评价高分子材料或纺织物品燃烧特性的通用指标是氧指数,所谓的“氧指数”是指在所规定的试验条件且在室温下,材料在O2、N2混合气体中刚好维持火焰燃烧时的最小氧浓度,以体积的百分比表示。氧指数越高,维持平衡燃烧时所需的氧气越多,材料越难燃烧。

用氧指数方法判断材料在空气中与火焰接触时燃烧的难易程度非常有效,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已颁布的相应氧指数法的国家标准有GB/T 2406.1—2008(塑料)和GB/T5454—1997(纺织物)。

表8-19是常见高分子材料的氧指数值,材料的结构不同,其氧指数也不同,一般而言,氧指数≤21的材料具有可燃性,介于22~26的材料具有自熄性,≥27的材料具有不燃性。

表8-19 常见高分子材料的氧指数

978-7-111-39940-7-Chapter08-105.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