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资源公报制度在城市水务系统与管理中的作用

水资源公报制度在城市水务系统与管理中的作用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资源公报制度是按照统一的规定、要求和基本格式,将全国、重要江河流域、行政区域的水事基本情况,向全社会公布。《水资源公报》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水资源公报制度在城市水务系统与管理中的作用

水资源公报制度是按照统一的规定、要求和基本格式,将全国、重要江河流域、行政区域的水事基本情况,向全社会公布。以便全社会了解掌握重要的水资源及其相关信息,增加全社会水资源忧患意识,并为开展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取水许可审批发放、水资源费征缴、水事纠纷查处等水事管理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经过逐年《水资源公报》所含内容的积累,为进行比较长期的水资源分析研究和评价等活动提供重要的资料。

我国从1995年起,编制《水资源公报》,逐年分析提供我国水资源状况、开发利用及管理、农业灌溉、城市用水、水质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水资源方面的其他重要事项。目前我国不仅逐年编制发布全国水资源公报,重要江河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编制发布水资源公报,这对促进水资源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水资源公报》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5.3.9.1 水资源量

水资源量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水库、冰川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含河道、湖库、渠系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山丘区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潜水蒸发量和地下开采消耗量;平原区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山前侧向流入量。在确定流域分区或行政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时,扣除山丘区与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水产水总量(不包括区外来水量),由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两者之间互相转化的重复计算量而得。

5.3.9.2 供用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按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其他水源(指污水处理回用量和集雨工程供水量)供水量统计。海水直接利用量另行统计,不计入总供水量中。

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农业、工业、生活三大用户统计。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居民、公共用水和农村居民、牲畜用水;工业用水为取用的新鲜水,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灌溉消耗水量为毛用水量与地表地下回归水量之差;工业和生活用水消耗量为取水量与废污水排放量之差。(www.xing528.com)

5.3.9.3 蓄水动态

蓄水动态主要评价统计全国各大流域片、省级行政区内的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和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状况。

5.3.9.4 江河湖库水质

根据江河湖库水环境监测网的当年水质监测资料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对江河湖库水体水质进行评价、调查统计,得出河流、湖泊、水库水质评价成果和废污水排放量在工业、城镇生活及分流域片中的分布状况。

5.3.9.5 水资源利用简析

通过对全国、各大流域片及省级行政区域的水量平衡分析,得出其水资源输入、输出及消耗量;根据水资源量和供、耗水量成果,在消除跨流域调水、水库蓄水变量和浅层地下水储存变量的影响后,对各流域片的地表水控制利用率、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及北方平原区的浅层地下水开采率进行分析估算,并计算出各项用水指标,主要有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农村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含火电)用水量、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等指标。

5.3.9.6 重要水事

对在当年产生的影响程度较大的重要水事进行统计简述。

【例5.1】 1999 年 《中国水资源公报》发布的重要水事有:①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视察水利并作重要指示;②北方地区发生90年代第二个严重干旱年;③以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在抗洪减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④节水灌溉成绩显著;⑤水利规划和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取得重要成果;⑥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成效显著;⑦淮河、黄河中下游受到严重污染。

【例5.2】 1997 年 《中国水资源公报》发布的重要水事有:①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严重夏旱;②黄河下游断流更加严重;③淮河治污初见成效;④三峡小浪底两大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⑤《防洪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