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宋西夏边境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研究结果

北宋西夏边境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临少数民族内迁所带来的安置问题,北宋政府往往基于边境地区的安定和发展考虑,采取授予这些少数民族土地的措施。通过授田的措施,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这势必加快了边境地区的土地开发步伐。这势必对边境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概言之,无论是北宋政府授予边境地区蕃部土地,还是在边境地区设置榷场、和市、堡寨等贸易场所,虽带有强烈的政治或军事色彩,但客观上促进了宋夏边境地区的开发。

北宋西夏边境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研究结果

自唐代以来,党项、吐蕃等少数民族不断迁入宋夏边境地区,至北宋初年,该地区的民族除汉族外,还分布着党项、吐蕃、吐谷浑等少数民族。面临少数民族内迁所带来的安置问题,北宋政府往往基于边境地区的安定和发展考虑,采取授予这些少数民族土地的措施。据史料记载,咸平五年(1002),宋廷“诏河东路转运司:河西戎人归附者徙内地,给以闲田”[4]。通过授田的措施,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这势必加快了边境地区的土地开发步伐。

北宋政府除了授予边境地区蕃部土地之外,还在边境地区建立榷场、和市、堡寨等贸易场所。通过这些交易活动,一些先进的生产知识、生产工具、耕作技术传入边境地区,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开发。从农业方面看,居住在边境地区的蕃部全面利用宜于耕种的土地和引用先进技术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据文献记载,边境地区建有很多储存粮食的地窖,如桃平堆的“国官窖”[5]米脂、葭芦两城的“歇头仓”[6]。这说明边境地区的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具备当地农业存储粮食的能力。从畜牧业方面看,内迁的党项、吐蕃等少数民族原本以畜牧业为主,拥有先进的养马、育种及兽医技术。这势必对边境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如宋夏边境地区出现的“茶马互市”,就展现出边境地区畜牧业的发达景象。从商业贸易方面看,在和平时期,宋廷开放榷场进行商品交易,出现“自通好,略无猜情,门市不讥,商贩如织”的繁盛景象。为满足蕃汉民众的生活需求,宋廷设置和市,其中金汤、白豹成为“奸商往来,物皆聚众”[7]之地。朝贡贸易一般也有部分是在榷场中进行的,因在交易过程中宋廷给予优惠待遇,促使朝贡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李德明时期,就有“朝贡之臣,每来如家,马牛驼羊之产,金银缯帛之货,不绝于道”[8]的繁荣景况。在战争时期,北宋关闭榷场、禁止和市贸易、朝贡贸易也随之中断,走私贸易却盛行。朝廷虽禁止走私活动,但屡禁不止。此外,边境地区的堡寨中商品交易也很频繁,出现了诸如古渭寨“商旅并集,居者愈多”[9],笼竿城“蕃汉交易,市邑富庶,全胜近边州郡”[10]的贸易兴盛气象。(www.xing528.com)

概言之,无论是北宋政府授予边境地区蕃部土地,还是在边境地区设置榷场、和市、堡寨等贸易场所,虽带有强烈的政治军事色彩,但客观上促进了宋夏边境地区的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